剧情简介

小津安二郎相关书籍简介
小津安二郎(1903—1963)是日本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其作品以“物哀之美”“家庭叙事”与“余味悠长”的风格著称,如《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等均为世界影史经典。目前,中文世界已出版多部关于小津的专著,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几部:

​​1.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日]小津安二郎 著,周以量 译,南海出版公司2019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小津安二郎的珍贵文字,包括其创作笔记、访谈、随笔等,连缀成电影大师的光影人生。书中揭示了《东京物语》《茶泡饭之味》等不朽影片的创作秘密,亲述“物哀之美”等“小津风”的形成来由,更有小津鲜少言及的人生故事(如对父母、婚姻的思考)。
​​特色​​:通过小津本人的文字,还原其“脚踏实地只开自己的‘豆腐店’”的创作理念——即通过摄影机深入思考事物,找回人类本来的爱与温暖,并将这种温暖表现在画面上。书中还新增《蓼科日记》(小津晚年居住蓼科时的记录)及御用演员佐田启二的《看护日记》,从不同维度展示导演的人生与艺术。
​​2. 《小津安二郎大全》([日]松浦莞二、宫本明子 编著,周以量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小津书”中文版,由采访集、评论集、资料集、编年小传、全部电影作品细节小事典和索引构成。
​​采访集​​:采访了与小津合作过的名演员(如坂本龙一、山内静夫)、副导演(如筱田正浩)、制片、音乐人等,从各个侧面回忆小津及其电影;
​​评论集​​:收录北原克彦、长门洋平、周防正行等学者的文章,以及佐藤忠男、大卫·波德维尔等权威评论家的分析;
​​资料集​​:包含小津少年时期的亲笔书画、晚年未完成拍摄的脚本创作笔记、摄影作品、俳句等一手资料;
​​作品细节小事典​​: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详细记录每部小津电影的基本资料(脚本、胶片存留状况、主要职员演员、细节说明、剧照或拍摄现场照片、影史料解析等),是还原小津电影艺术风格的重要实证资料。
​​3.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日]小津安二郎 著,路艳霞 整理,人民网2020年报道)​​
​​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世界级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现存个人日记的集大成之作,收集整理了其32册日记(时间跨度1933—1963年),记录了他从三十岁到六十岁生命的尽头的生活与艺术真实侧影。
​​特色​​:日记中不仅有对电影的思考(如“电影终究是家庭剧”的感悟),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如爱睡觉、美食、喝酒、读书),以及与大历史的变迁下,一位真挚而有个性的艺术家如何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深的记录。附录包含校异、电影列表、相关人名等资料,资料前所未有地充足与完备。

小津安二郎相关书籍简介 小津安二郎(1903—1963)是日本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其作品以“物哀之美”“家庭叙事”与“余味悠长”的风格著称,如《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等均为世界影史经典。目前,中文世界已出版多部关于小津的专著,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几部: ​​1. 《我是开豆腐...(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莲实重彦是日本的知名学者,他在法国学成回国,便在全国最著名的学府东京大学任教,一手开创了第一教养学系表象文化论组,成为东大中唯一与电影有关的学科。——汤祯兆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7314.htm

目录
关于莲实重彦的几句话 汤祯兆
二十年后,再一次
序章 游戏的规则
I 否定
II 饮食
III 换装
IV 居住
V 观看
VI 伫立
VII 放晴
VIII 愤懑
IX 欢笑
X 惊讶
终章 快乐与残酷
﹤附录1﹥厚田雄春访谈
﹤附录2﹥井上雪子访谈
﹤附录3﹥《东京物语》《秋日和》摄影记录(厚田雄春)
导演作品目录
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增补决定版后记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7)
小津安二郎金典台词(来自书籍与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语言风格​​温和、真诚​​,常以“电影人”的视角表达对“真实”“生活”“人性”的思考。以下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台词(部分来自上述书籍,部分来自电影剧本):
​​1. 关于“创作与自我”​​
​​台词​​:“我是卖豆腐的,我只做豆腐。同一个人,可没法拍那么多种类的电影哟。在那种样样都有的饭馆,你绝对吃不到什么可口的饭菜,也是一个道理。就算在大家眼里,我总是在反复拍一样的东西,可我其实一直在脚踏实地,不断地展现全新的要素,不断在作品中尝试全新的口味。”——《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1962年,《秋刀鱼之味》拍摄期间)
​​解析​​:小津用“卖豆腐”比喻自己的创作,强调“专注”与“坚持”。他认为,导演应像“豆腐匠”一样,专注于自己的领域,通过“全新的要素”(如《东京物语》中的“家庭疏离”、《秋刀鱼之味》中的“老年孤独”)不断突破自我,而非盲目追求“形式多样”。
​​2. 关于“电影的本质”​​
​​台词​​:“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小津安二郎谈艺术》(1952年)
​​解析​​:小津反对将电影视为“事件的堆砌”,认为电影的核心是“剧情”(即人物的内心变化与情感流动)。例如,《东京物语》中没有激烈的冲突,而是通过“母亲去世后,子女们的冷漠与愧疚”这一“剧情”,展现了“家庭关系的疏离”这一深刻主题。
​​3. 关于“真实与艺术”​​
​​台词​​:“再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不会再度出现,所以现世之物是无比可贵的。”——《小津安二郎·其人其作》(1951年)
​​解析​​:小津认为,“真实”是电影的生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如《茶泡饭之味》中的“夫妻吃饭时的沉默”),也能传递出“现世”的温暖与珍贵。这种对“真实”的坚持,使他的电影具有“余味悠长”的艺术魅力。
​​4. 关于“人生与无常”​​
​​台词​​:“诞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几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正是‘轮回’‘无常’的场所。对于平凡人,那是根本性的戏剧场所。”——《聊聊自己的作品〈麦秋〉》(1952年)
​​解析​​:小津的电影常以“家庭”为背景,探讨“生死”“无常”等主题。例如,《麦秋》中“女儿的婚姻”与“父母的衰老”,通过“家庭”这一“根本性的戏剧场所”,展现了人生的“轮回”与“无常”。
​​5. 关于“艺术与个性”​​
​​台词​​:“相比故事本身,我觉得自己更想刻画的是,更为深奥的轮回或无常,诸如此类。”——《聊聊自己的作品〈麦秋〉》(1952年)
​​解析​​:小津认为,电影的“故事”只是载体,其核心是“深奥的轮回或无常”等人性的本质。例如,《东京物语》中的“母亲去世”与“子女们的反应”,并非简单的“悲剧”,而是通过“故事”展现了“人生无常”的本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