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书籍简介
​作者​:王鸥行(Ocean Vuong),越南裔美籍诗人、作家,1988年生于越南胡志明市,两岁随母亲移民美国。其作品以诗性语言与跨文化视角探讨战争创伤、移民身份与酷儿议题,代表作《夜空穿透伤》获艾略特奖,本书获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出版信息​:

中文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发行,译者李鹏程,ISBN 9787559673063,定价58元。
原版:2019年英文版《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s》由Penguin Press出版,被译介至37国,全球销量超百万册

​核心内容​:

​书信体叙事​:主人公“小狗”(外祖母取的贱名,寓意护身)以28岁视角,用越南语写给目不识丁的母亲“玫瑰”,回溯三代人的血泪史——外祖母兰为逃离包办婚姻与战火,与美军士兵交易生存;母亲红在美甲店劳作维生;主人公在性少数身份与家庭暴力中挣扎成长

​时空折叠​:非线性叙事穿插越战炮火、西贡街头、美国移民生活,如兰在美军营房的记忆(“士兵靴子踢地的闷响”)、红被家暴致死的雨夜、主人公与白人男孩的禁忌之恋

​创伤与救赎​:战争后遗症具象化为“战争语”(越南语混杂英语)、铁皮房阴影、被迫沉默,最终通过书写完成自我疗愈——书信成为对抗遗忘的锚点

​主题思想​:

​战争移民的双重困境​:揭示“逃离战争却陷入新牢笼”的悖论,如兰在美国沦为性工作者,红因语言隔阂被困在美甲沙龙,主人公在种族歧视中成为“看不见的幽灵”

​母爱的悖论​:兰与红以身体换取生存,却将伤痕化作“爱的遗产”,如兰临终前用颤抖的手为孙子织毛衣,红用血痂覆盖战争记忆

​身份重构​:通过命名(“小狗”“玫瑰”)、身体书写(性少数身份)、语言混杂(越南语/英语),探讨少数族裔与酷儿群体的自我认同

​文学特色​:

​诗化语言​:大量短句独立成段,如“秋。密歇根某地,君主斑蝶南迁”,营造电影镜头般的碎片美学

​隐喻体系​:
​君主斑蝶​:象征移民群体的脆弱与坚韧(生命周期短暂却完成族群迁徙)

​铁锈藤蔓​:隐喻战争创伤的蔓延与异化

​留白艺术​:刻意省略部分情节(如母亲读信的反应),以空白激发读者共情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书籍简介 ​作者​:王鸥行(Ocean Vuong),越南裔美籍诗人、作家,1988年生于越南胡志明市,两岁随母亲移民美国。其作品以诗性语言与跨文化视角探讨战争创伤、移民身份与酷儿议题,代表作《夜空穿透伤》获艾略特奖,本书获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 ​出版信息​: 中文...(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鸥行(Ocean Vuong) 越南裔美籍诗人、作家。1988年出生于越南胡志明市(旧称西贡),两岁时随母亲搬到美国。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和纽约大学,现居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北安普顿,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诗人与作家艺术创作硕士课程担任副教授。 他的诗歌、散文作品常发表于《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刊物。2016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Night Sky with Exit Wounds荣获怀丁奖和艾略特奖。2019年,他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


经典金句(43)
战争与创伤​
​​“我们都是战争的产物——但我错了。我们都是美的产物。”​​
​出处​:主人公对母亲的独白
​解读​:颠覆战争对生命的单一定义,强调创伤中迸发的尊严与爱。
​​“士兵靴子踢地的闷响,像有人重重倒地。”​​
​场景​:兰回忆西贡美军营地
​意象​:将暴力具象化为听觉记忆,强化创伤的不可磨灭性。
​​“血痂与伤疤的区别在于,撕开痂皮,伤口还会血流不止。”​​
​背景​:红对战争记忆的警示
​哲思​:揭露战争对心理的持续性摧残。
​身份与归属​
​​“我们的家乡是太平洋——像那片水域,触及两国却不属于任何一国。”​​
​出处​:主人公对“归属感”的诠释
​隐喻​:映射移民的悬浮状态,批判民族主义对个体的割裂。
​​“他们说‘搞不懂那些死尸为什么被钉在墙上’,可死尸就该消失吗?”​​
​场景​:主人公目睹鹿头标本时的愤怒
​批判​:直指美国消费主义对战争暴力的娱乐化解构。
​​“名字是盾牌——小狗盾牌。”​​
​细节​:外祖母为保护孙子取名“小狗”
​深意​:贱名文化背后的生存智慧与抗争。
​母爱与记忆​
​​“你教我的越南语只有二年级水平,但那是唯一能缝补记忆的针线。”​​
​对话​:主人公与母亲的母语纽带
​情感​:语言作为文化根脉的载体,在异国维系身份认同。
​​“我书写是想抵达你——虽然每写一个字,离你就又远一个字。”​​
​扉页题词​:揭示书信体叙事的矛盾性(表达与疏离并存)
​​“战争语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它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
​场景​:红在美甲店使用混杂语言
​批判​:语言作为移民身份的夹缝产物。
​自由与存在​
​​“自由不过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当你看不见笼条时,便以为自己自由。”​​
​金句​:主人公对自由的哲学反思
​隐喻​:批判美国梦的虚幻性,揭示结构性压迫的隐形枷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