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书籍简介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 Freedom, 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是英国作家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的经典哲学著作,2017年12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引进出版

本书以历史、传记与哲学融合的独特视角,讲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运动——存在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故事始于1933年巴黎蒙帕纳斯大道的煤气灯酒吧,哲学家雷蒙·阿隆向萨特、波伏娃盛赞德国现象学,一句“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点燃了存在主义的火种

书中聚焦萨特、波伏娃、梅洛-庞蒂、加缪、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核心人物的思想碰撞与人生轨迹,串联起他们关于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人类真实性的探讨。作者通过“虚拟咖啡馆”的设定,将抽象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存在主义如何回应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当技术理性主导世界,我们该如何面对自由带来的焦虑?如何在世俗生活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作为豆瓣2018年度读书榜单入选作品、《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本书不仅是存在主义的入门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人何以成为人”的心灵史诗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书籍简介 《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 Freedom, Being, and Apricot Cocktails)是英国作家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的经典哲学著作...(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莎拉·贝克韦尔(Sarah Bakewell),1963年出生于英国的伯恩茅斯,后随父母在亚洲旅行多年,最终在澳大利亚悉尼定居、长大。返回英国后,她考入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毕业后在伦敦的一家图书馆做了十年图书管理员。2002年,贝克韦尔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除本书外,她的作品还包括How to Live(2010)、The English Dane(2005)、The Smart(2002)。她目前生活在伦敦,并在伦敦城市大学和开放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

目录
第一章 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义!
第二章 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章 来自梅斯基尔希的魔法师
第四章 常人,呼唤
第五章 嚼碎开花的扁桃树
第六章 我不想吃了我的手稿
第七章 占领,解放
第八章 破坏
第九章 生平考述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
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
第十二章 在处境最困难的人眼中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第十四章 无法估量的繁盛
出场人物表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0)
​关于“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核心命题)​​:
“存在先于本质。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不断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
​关于自由的本质​:
“意识到我的自由程度,就是被抛入海德格尔和克尔凯郭尔所谓的‘忧虑’(Angst/angoisse)之中——这不是对任何特定事物的恐惧,而是对自己和自身的存在充满忧虑。理论上,如果有人把我牢牢地绑在悬崖边,我不会感到害怕,因为我可以自由地跳下去;但如果我是自愿站在那里,那种眩晕感就会笼罩我,因为我知道自己随时可以选择坠落。”
​关于真实的生活​:
“一个人必须不断前行,创造还未发生的事:走到世界中,行动起来,然后去影响它。通过充分地描述经验,他或她希望能理解这种存在,唤醒我们去过更真实的生活。”
​关于女性的自我觉醒​(波伏娃思想的体现):
“对女性最大的压制,来自她们那种将自我视为‘他者’而非一个卓越主体的习得倾向。女性境遇中的每一个因素,合谋限制了她们,让她们变得平庸不堪,但原因并不是她们低人一等,而是她们慢慢学着变得内向、被动、自我怀疑和过分热衷于取悦他人。她们很难感到要对宇宙负责。”
​关于存在的模糊性​:
“人类存在是模糊的:既被局限在边界之内,同时又超越了物质世界,令人兴奋。一位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待这一境况的存在主义者,不会提出简单的处理原则,而会专注于描述生活经验本身的样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