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长书当诉》书籍简介
《长书当诉》(Instead of a Letter)是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1917—2019)的第一本回忆录,首版于1962年,2025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后浪出品)再版。本书是阿西尔43岁时对人生的深度反思,源于其外婆临终前的提问:“你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不仅成为她写作的起点,更贯穿了她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核心内容
人生变故与精神困境:
阿西尔原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诺福克郡迪钦汉姆庄园的“金色夏天”),18岁时与空军飞行员保罗订婚,但保罗单方面解除婚约并与他人结婚,更在海战中殉职。这一打击让她陷入“无法解脱的痛苦”——既无法报复,也无法和解,陷入“灵魂收缩如豌豆般大小”的漫长抑郁期。
自我重建与生命觉醒:
面对“梦想崩塌、身份迷失”的困境,阿西尔通过“观察事物”(睁大眼睛体察世界)和写作,逐渐从泥沼中拔起。她不再执着于“成为谁”,而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不美丽又不聪明,还不够善良,不够勇敢”),最终找到人生答案:“我即是我,是广阔世界的一部分,不需要别的证明或理由”。
女性独立与成长启示:
作为一生未婚未育的女性,阿西尔的经历打破了传统婚恋观念的枷锁。她坦诚面对自己的欲望与遗憾(如对性的认知、与情人的关系),强调“女性的价值无需通过婚姻或生育证明”,为普通女孩提供了“挣脱失败感”的精神力量。
《长书当诉》书籍简介 《长书当诉》(Instead of a Letter)是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1917—2019)的第一本回忆录,首版于1962年,2025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后浪出品)再版。本书是阿西尔43岁时对人生的深度反思,源...(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1917—2019)
英国知名文学编辑、作家,1917年12月出生于英国诺福克,安德烈·多伊奇独立出版社的创始董事,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编辑之一”。曾负责出版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早的三部小说、V.S.奈保尔的十八部作品、简·里斯的全部作品以及约翰·厄普代克的大部分作品等。
从事编辑工作期间,阿西尔曾陆续出版过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以及43岁时撰写的第一本回忆录《长书当诉》。76岁退休后,阿西尔开始专注于回忆录文学的创作,其中记录老年生活的《暮色将尽》获得科斯塔传记奖,从此声名远扬。她一生未婚,于2019年1月在伦敦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享年101岁。
译者简介
曾嵘
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译作发表于《译林》等杂志,已出版《暮色将尽》 《未经删节》等译著十余部。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长书当诉》金典台词与解读
书中的语句多源自阿西尔对人生的真实感悟,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反映了她对自我、生命与女性的深刻思考:
1. 关于生命的意义
“我即是我,是广阔世界的一部分,不需要别的证明或理由。”
解读:阿西尔用这句话否定了“通过婚姻、生育或社会成就证明自己”的传统逻辑,强调生命的本质是“存在本身”。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无需依赖外界的认可来确认价值。
2. 关于自我接纳
“我既不美丽又不聪明,还不够善良,不够勇敢,不够精力充沛……这么久以来,我都未能实现自己非常渴望又非常简单的愿望。所以,诸多证据表明,我的存在没什么价值。”(结尾反转)
解读:阿西尔坦诚列出自己的“不完美”,却最终推翻了“存在无价值”的结论。她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3. 关于观察与成长
“《长书当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观察事物’——也就是始终睁大眼睛体察这个世界——来拯救自己。”(读者推荐语)
解读:阿西尔的写作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如童年庄园的风景、与外婆的互动)。她认为,“观察”不仅是记录,更是“理解自己与世界”的方式,能帮助人从痛苦中抽离,找到新的生活方向。
4. 关于女性的独立
“要是一个女人,从来没有机会或错过机会去创造这样的东西(指家庭),情况会怎样呢?我就是这样的女人。”(回应外婆的问题)
解读:阿西尔借外婆的问题,探讨了“女性价值”的多元性。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女性无需通过“创造家庭”来证明价值,独立的人格与自我实现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