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长岛》书籍简介
《长岛》是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被视为《布鲁克林》的续作
。小说以1970年代纽约长岛为背景,讲述爱尔兰移民艾丽丝与丈夫托尼的婚姻危机,并揭示她因一个爱尔兰口音陌生人的到访,被迫直面人生选择的困境。
核心内容
情节主线:
艾丽丝与托尼结婚二十年后,生活看似安稳,却因一个爱尔兰男人的造访陷入动荡。此人揭露的秘密迫使艾丽丝重返爱尔兰恩尼斯科西小镇,重逢旧友南希与初恋吉姆。在故土的纠葛中,她开始质疑婚姻的意义,并重新审视自己“逃离故乡”与“回归自我”的选择
。
双城叙事:
故事在纽约长岛的现代中产生活与爱尔兰小镇的怀旧氛围间切换,通过艾丽丝的视角,探讨移民群体的身份悬浮感、母性权威的消解,以及女性在家庭与自我之间的挣扎
。
主题思想:
婚姻的沉默困境:托宾以细腻笔触刻画婚姻中“无争吵的疏离”,如餐桌上的沉默、背对背的睡眠,隐喻情感的逐渐崩塌
。
故乡的异化与归属:艾丽丝发现故乡的人与事未变,但自己已无法重返过去,映射移民群体在文化撕裂中的身份焦虑
。
女性觉醒:艾丽丝从“托尼太太”到独立个体的转变,展现中年女性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追寻
。
艺术特色:
时间魔法:延续《布鲁克林》的“二十五年时空跳跃”,通过物件(如旧信件)串联过去与现在,形成命运回环
。
意象隐喻:如血色杜鹃花象征艾丽丝压抑的情感,长岛海浪暗示婚姻与人生的无常
。
《长岛》书籍简介 《长岛》是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25年1月出版,被视为《布鲁克林》的续作 。小说以1970年代纽约长岛为背景,讲述爱尔兰移民艾丽丝与丈夫托尼的婚姻危机,并揭示她因一个爱尔兰口音陌生人的到访,被迫直面人生选择的困境。 核...(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十一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诗集,多部戏剧、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马利亚的自白》(2012)都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魔术师》荣获2022年度英国弗里欧文学奖。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托宾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2021年,他获得大卫·科恩文学奖。
目前,托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Irene and Sidney B.Silverman 人文讲席教授,2017年至2022年担任利物浦大学校监。2022年,他被爱尔兰艺术理事会任命为爱尔兰桂冠小说家(2022-2024)。
经典金句(21)
纠错 补充反馈
“婚姻中的沉默震耳欲聋。”
——刻画艾丽丝与托尼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揭示平静表象下的精神荒芜
。
“当故乡成为异国、当旧爱早已错失,一切是否还能从头来过?”
——艾丽丝重返爱尔兰时的内心独白,直指移民者身份认同的撕裂感
。
“她当年嫁给托尼是个错误吗?现在是否已经太晚,无法重新选择另一条路?”
——贯穿全书的灵魂叩问,映射中年女性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与勇气
。
“讲述的是那些未被满足,甚至未被意识到的渴望。”
——托宾对小说主题的概括,强调人物在世俗生活下隐藏的情感暗涌
。
“杂草被连根拔起,新栽的玫瑰在春雨中挺直腰杆。”
——隐喻艾丽丝在母亲花园中的自我复苏,象征打破婚姻桎梏后的新生
。
“南希的婚戒在无名指上闪烁,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银河。”
——以意象对比艾丽丝与南希的命运分野,暗示女性在爱情与自由间的永恒挣扎
。
“吉姆的眼神里多了世故与谨慎,而她的心跳却依然为旧日时光加速。”
——展现时光对人与情感的异化,强化物是人非的悲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