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别处的月光》书籍简介
《别处的月光》是马来西亚作家林雪虹的第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2007年至2015年间旅居中国时创作的51篇随笔,记录了其在中国多个城市(如北京、天津等)的日常生活片段、人际交往及对旅居生活的深刻思考。
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逝中的“消失”:曾经熟悉的书店(如老书虫、Biteapitta)、餐馆(如恒河印度餐厅、驼房营单向空间)、街巷,以及一同经历青春的朋友们,都随岁月悄然散落在时间的褶皱里。作者通过这些日常细节,探讨了“旅居”的本质——并非短暂的旅行,而是“栖身于别处”,直至熟悉之物逐渐褪色,理想主义的感伤与天真在现实中沉淀。
作为旅居中国的马来西亚人,林雪虹的文字融合了对“他乡”的归属感与对“故乡”的遥望,既有文艺青年的纯粹与敏感,也蕴含着历经时光后的淡然。她在自述中提到:“那些我曾见过的地方有的已经消失了……这样的文字从今往后我是再也不会写了。所以我希望你喜欢它们。” 这种对“过去”的珍视与对“当下”的坦诚,构成了全书的情感基调。
《别处的月光》书籍简介 《别处的月光》是马来西亚作家林雪虹的第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她2007年至2015年间旅居中国时创作的51篇随笔,记录了其在中国多个城市(如北京、天津等)的日常生活片段、人际交往及对旅居生活的深刻思考。 书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逝中的“消失”:曾经熟悉的书店(如老书虫...(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林雪虹,马来西亚人,自2005年起旅居中国,现居天津。曾在《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及《联经思想空间》写专栏。曾获第十五届花踪文学奖小说评审奖。当过家教、咖啡馆侍应生、翻译、中文教师。
目录
1 河畔的圣诞集市
5 入埃及记
9 金台西路的窗
12 樱花盛开
16 樱桃的滋味
21 柠檬树飘香
25 一样的地方
29 应许之地
33 布什里路37号的莎士比亚书店
40 书店往事
45 北京森林
50 阿金的激情
54 他们不喜欢理想主义者
58 我这样寂寞读诗
63 红本子
67 观光客
71 萨克拉门托
75 亲眼看见你
79 沟口的金阁寺
83 海滩上的事
88 阿姆斯特丹的谋杀案
92 说吧,比尔街
97 绝望的对抗
102 弗莱兹路的爱情
106 忧伤的南方
110 饿着肚子写作
115 豆腐与猪排
118 秋刀鱼的味道
123 炸豆丸子
128 安息日炖菜
132 父亲的梦想
137 抵达远方
143 那永恒的脸孔
147 他们只是睡着了
152 我会记得你
159 外埠新娘
164 粉红圆舞曲
169 中国孩子
174 东欧式忧伤
180 别处的月光
184 吟游诗人的房子和生活
189 我们的切尔西酒店
194 没有房子的人
201 我们往何处去
206 易碎品
210 你以为你是谁?
217 告别的方式
221 人生一年
225 致R
230 从今时直到永远
234 圣诞节没有圣诞树
(展开全部)5 入埃及记
9 金台西路的窗
12 樱花盛开
16 樱桃的滋味
21 柠檬树飘香
25 一样的地方
29 应许之地
33 布什里路37号的莎士比亚书店
40 书店往事
45 北京森林
50 阿金的激情
54 他们不喜欢理想主义者
58 我这样寂寞读诗
63 红本子
67 观光客
71 萨克拉门托
75 亲眼看见你
79 沟口的金阁寺
83 海滩上的事
88 阿姆斯特丹的谋杀案
92 说吧,比尔街
97 绝望的对抗
102 弗莱兹路的爱情
106 忧伤的南方
110 饿着肚子写作
115 豆腐与猪排
118 秋刀鱼的味道
123 炸豆丸子
128 安息日炖菜
132 父亲的梦想
137 抵达远方
143 那永恒的脸孔
147 他们只是睡着了
152 我会记得你
159 外埠新娘
164 粉红圆舞曲
169 中国孩子
174 东欧式忧伤
180 别处的月光
184 吟游诗人的房子和生活
189 我们的切尔西酒店
194 没有房子的人
201 我们往何处去
206 易碎品
210 你以为你是谁?
217 告别的方式
221 人生一年
225 致R
230 从今时直到永远
234 圣诞节没有圣诞树
经典金句(4)
纠错 补充反馈
关于时光与消失:“时光飞逝,我回过头去看,发现从前的那个女孩已然远去。我感到恍如隔世,有一点点黯然和疲倦。我还惊讶地发现那些我曾见过的地方有的已经消失了。”
关于旅居的意义:“旅居的意义——不是短暂的旅行,而是栖身于别处,直至熟悉之物逐渐褪色,直到厌倦或怀疑悄然生长。”
关于理想与现实:“那个写下这些文字的女孩,曾满怀理想主义的感伤与天真,如今已随岁月远去。”
诗歌片段(收录于书中):“今晚,在阳台晾衣/今晚,仔细的看看月光有点圆,有点明朗/人间换了好几个春秋/你在月中饮酒写了多少月儿沉醉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