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包法利夫人:插图珍藏版》书籍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56年,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后浪插图珍藏版由资深译者周芳翻译,结合1921年法文原版重新校订,以冷峻犀利的文风还原原著精髓,并附赠珍贵史料与艺术周边,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核心内容与版本特色
经典叙事与人性剖析:
故事聚焦农家女爱玛的悲剧人生。她因贵族教育与浪漫幻想,不甘于平庸婚姻,两度出轨却陷入债务与欺骗,最终服毒自尽。福楼拜以手术刀般的笔触,揭露19世纪法国社会的虚伪、小资产阶级的庸俗,以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精神困境。
艺术装帧与附赠亮点:
插图设计:收录法国画家皮埃尔·拉普拉德数十幅卢浮宫馆藏线稿,黑白笔触勾勒爱玛的欲望与挣扎,如舞会裙摆的褶皱隐喻她被现实撕裂的灵魂。
诉讼笔录册:附赠72页巴黎法庭审判实录,包含起诉书、律师辩护词及判决书,重现福楼拜因“伤风败俗”被告的世纪官司,展现文学与法律的激烈交锋。
收藏级工艺:瑞士精装布面方脊,封面烫银工艺;藏书票采用水纹纸,迎光可见暗纹;内页使用护眼米色胶版纸,180度平摊阅读无压力。
译本与注释:
周芳译本对照法文原版逐句打磨,保留福楼拜的精准用词与冷幽默,如“郝麦先生推了推金丝眼镜,药瓶在橱窗里反射出冷光”一句,暗讽伪科学家的虚伪。书中新增注释,解析19世纪法国乡村社会结构、宗教伦理对女性的压迫,帮助读者理解爱玛悲剧的历史根源。
《包法利夫人:插图珍藏版》书籍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福楼拜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56年,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后浪插图珍藏版由资深译者周芳翻译,结合1921年法文原版重新校订,以冷峻犀利的文风还原原著精髓,并附赠珍贵史料与艺术周边,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核心内容与版...(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著者: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家,被誉为“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福楼拜的文本被认为是法语的典范,代表作包括《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萨朗波》等。其作品对人物、社会的观察锐利精准,心理描写深刻,文笔以简练细腻著称,对后世文坛的影响持续且深远。福楼拜倾尽一生献给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同辈作家相比,其在世时付梓出版的作品数量虽不多,但他的声誉却是无可比拟的。朋友圈包括屠格涅夫、龚古尔兄弟等,年轻的莫泊桑则是他的文学学徒。
绘者:
皮埃尔·拉普拉德(Pierre Laprade,1875—1931),法国知名画家、雕刻家,师从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进修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05年与亨利·马蒂斯等画家共同参加法国秋季沙龙。在创作壮年期,不仅为芭蕾舞剧设计服装和布景,还为福楼拜、普鲁斯特、保罗·瓦莱里的文学著作绘制插图,许多作品成为卢浮宫等博物馆的馆藏。
译者:
周芳,资深法语笔译、口译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曾为多家新闻媒体、文化传媒单位提供专业翻译服务,如央视、中国外文局、文旅部等。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展开全部)第二部
第三部
经典金句(19)
纠错 补充反馈
经典台词与金句摘录
关于欲望与幻灭: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
——爱玛对浪漫的执念,映射其用幻想填补现实空虚的挣扎。
对婚姻的讽刺:
“结婚以前,自以为就有了爱情;婚后却不见爱情生出的幸福。”
——揭露婚姻中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成为女性觉醒的先声。
社会的虚伪:
“郝麦先生推了推金丝眼镜,药瓶在橱窗里反射出冷光:‘道德是穷人的遮羞布。’”
——伪善的药剂师形象,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双重标准。
女性的觉醒与困境:
“她以为自己终于触到了幸福,却不知那是深渊的回声。”
——爱玛临终前的顿悟,道出女性追求自由却沦为时代牺牲品的宿命。
人性的复杂:
“每个微笑背后都有一个厌倦的哈欠。”
——福楼拜对虚伪社交的犀利观察,直指19世纪法国社会的空洞。
审判与自由的辩证:
“我信奉的上帝,是苏格拉底的上帝、富兰克林的上帝、伏尔泰的上帝!”
——爱玛在法庭上的呐喊,挑战宗教权威,呼应启蒙思想对个体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