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书籍简介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是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 1949—2023)创作的女性主义寓言小说,2024年首次出版。该书以东欧民间传说中的女巫“芭芭雅嘎”为原型,通过神话重构与现实叙事交织,探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衰老与身份认同等议题。

核心亮点:
​多重叙事结构​
​第一部分​:以女儿视角记录患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的晚年生活,展现其控制欲、记忆碎片与对“领地主权”的执念

​第二部分​:虚构三位老年女性(贝芭、库克拉、蒲帕)的温泉疗养之旅,通过她们的身体衰退、隐秘往事与互助关系,映射女性生命经验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民俗学家阿芭博士对“芭芭雅嘎”神话的考据,将现实与传说交织,解构“女巫”标签背后的集体压抑

​反传统女巫形象​
芭芭雅嘎被塑造为“非典型”女巫:既是母亲也是凶手,是流亡者也是庇护者,是“死人”也是活人。她缩居木屋,以魔法礼物介入他人命运,象征被边缘化女性对主流秩序的反抗

书中提出“所有针对女性的古老诅咒、谚语和信仰,都是男性祖先创造的”,直指性别权力的历史建构

​衰老与主体性​
通过老年女性的身体衰退(如皮肤褶皱、失禁)、认知混乱(如母亲对清洁的强迫症),揭露社会对衰老女性的污名化

蒲帕的临终场景极具隐喻:她躺在巨大蛋形棺材中,被三位女性友人以“毛靴”包裹,完成从“子宫到坟墓”(from womb to tomb)的生命循环

​神话重构与女性联盟​
芭芭雅嘎的鸡脚木屋、魔法蛋等元素,融合斯拉夫神话(如大地之母、死亡女神)与当代女性主义符号,构建跨文化的“女巫共同体”

书中反复强调“每个女性都是自带尖爪的芭芭雅嘎”,呼吁打破隐身困境,争夺“经济自主权与精神领土”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书籍简介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是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 1949—2023)创作的女性主义寓言小说,2024年首次出版。该书以东欧民间传说中的女巫“芭芭雅嘎”为原型,通过神话重构与现实叙事交织,探讨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芭芭雅嘎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译者简介 李云骞,毕业于南京大学,自由译者。

目录
005 第一部分 去往不知在哪里的地方,带回不知是什么的东西
097 第二部分 问吧,但要知道,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好结果
285 第三部分 你知道得越多,就老得越快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30)
一、衰老与权力
​​“衰老是可怕的灾难,但更可怕的是发现自己早已习惯贫穷,并欣然忍受。”​​
——蒲帕在总统套房痛哭时对物质主义的反思,揭露贫困对尊严的长期侵蚀
​​“她们用严苛的审判掩饰愧疚,用遗忘对抗被忽视的恐惧。”​​
——对母亲控制欲的心理剖析,揭示代际关系中的情感暴力
​​“所有关于女性的古老诅咒,都是祖父们创造的。”​​
——民俗学家阿芭博士的论断,直指性别压迫的历史根源
二、身体与自主
​​“我们决不允许领地内出现不喜欢的物品——这是最后的控制权。”​​
——母亲对物品的偏执,隐喻老年女性对生活主权的捍卫
​​“阴道痉挛三次婚姻,只为证明自己是‘正常’女性。”​​
——库克拉的婚姻史,讽刺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
​​“体面的衰老是鬼扯!该延长的是青春,不是老年!”​​
——芭芭雅嘎们对医疗规训的嘲讽,宣言反叛主流衰老叙事
三、神话与重生
​​“蛋是生命,是轮回,是爱——也是芭芭雅嘎的鸡脚木屋。”​​
——蛋的意象串联神话与现实,象征女性在绝境中孕育希望
​​“她们联合起来,从女巫变成女神。”​​
——结尾宣言,呼应全球女性主义运动“MeToo”的集体觉醒
​​“我们一出生就攥着隐形坐标,竞赛式奔向人生,却对身边人的苦难视而不见。”​​
——批判现代社会的冷漠与个体孤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