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是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的诗歌作品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该诗集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意象语言,探讨生命、死亡、爱、孤独等终极命题。作品以冷峻的诗意和神话重构著称。
出版信息:中文版由柳向阳、范静哗翻译,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阿弗尔诺》《村居生活》等诗集及早期代表作。并精选了早期五本诗集的代表作,如《头生子》《沼泽地上的房屋》等。诗集以奇异的想象、灵敏的观察和朴素的语言,深入探讨了生命、死亡、爱、孤独、自然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强大的思辨力和建立内心秩序的能力。
主题与内容:诗集围绕亲情、爱与创伤展开,通过虚构的男性画家叙事者,将艺术创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诗中语调清冷、低沉而富有智性,透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诗歌风格:格丽克的诗作简短而富有剧情,人物、动物、植物穿插诠释主题,展现了她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对内心世界的敏锐捕捉。
创作风格:融合古典意象与现代心理分析,语言简洁而富有隐喻,被称为“疼痛之诗”。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是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的诗歌作品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该诗集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意象语言,探讨生命、死亡、爱、孤独等终极命题。作品以冷峻的诗意和神话重构著称。 出版信息:中文版由柳向阳、范静哗翻译,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 )
美国桂冠诗人,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目录
1 代译序:露易丝 • 格丽克的疼痛之诗
18 导读:要引来闪电的眷顾
阿弗尔诺
27 夜徙
28 十月
40 漂泊者珀尔塞福涅
47 棱镜
61 火山湖
63 回声
66 赋格曲
78 夜星
80 风景
92 纯洁的神话
95 古迹的碎片
97 蓝色大厅
105 忠贞的神话
108 阿弗尔诺
120 预兆
121 望远镜
123 画眉鸟
125 漂泊者珀尔塞福涅
村居生活
135 暮色
137 牧歌
140 支流
143 正午
147 暴雨前
150 日落
152 咖啡馆里
157 广场上
159 黎明
162 初雪
163 蚯蚓
165 河边
170 走廊
172 疲倦
174 烧树叶
176 深夜散步
179 阴影
182 捕猎者
184 一张纸条
188 蝙蝠
190 烧树叶
192 三月
196 一个春夜
199 收获
202 告解
205 婚姻
207 春
209 无花果
213 跳舞
216 独处
218 蚯蚓
220 橄榄树
224 日出
227 温暖的一天
230 烧树叶
231 十字路口
233 蝙蝠
235 丰饶
237 仲夏
241 脱粒
244 村居生活
附录:露易丝 • 格丽克早期诗选
头生子
253 芝加哥列车
254 棉口蛇之国
沼泽地上的房屋
257 万圣节
259 池塘
261 黑暗中的格莱特
263 写给妈妈
265 信使
267 繁花盛开的李树
268 致秋天
269 静物
270 诗
272 上学的孩子们
274 贞德
275 爱之诗
276 在金牛星下
277 海棠
279 苹果树
下降的形象
283 溺死的孩子
285 花园
291 美术馆
293 圣母怜子像
295 下降的形象
299 画像
300 幸福
302 晨曲
304 哀歌
阿基里斯的胜利
311 山梅花
313 变形记
317 神话片断
319 阿基里斯的胜利
321 夏天
323 责备
325 高山
327 一则寓言
329 鹰的影子
330 传奇
333 马
阿勒山
337 登场歌
339 幻想
341 劳动节
343 寡妇
345 自白
346 失去的爱
348 阿勒山
350 不可信的说话者
353 一则故事
355 生日
357 圣徒
359 雪
361 终点的相似
364 镜像
365 最初的记忆
(展开全部)18 导读:要引来闪电的眷顾
阿弗尔诺
27 夜徙
28 十月
40 漂泊者珀尔塞福涅
47 棱镜
61 火山湖
63 回声
66 赋格曲
78 夜星
80 风景
92 纯洁的神话
95 古迹的碎片
97 蓝色大厅
105 忠贞的神话
108 阿弗尔诺
120 预兆
121 望远镜
123 画眉鸟
125 漂泊者珀尔塞福涅
村居生活
135 暮色
137 牧歌
140 支流
143 正午
147 暴雨前
150 日落
152 咖啡馆里
157 广场上
159 黎明
162 初雪
163 蚯蚓
165 河边
170 走廊
172 疲倦
174 烧树叶
176 深夜散步
179 阴影
182 捕猎者
184 一张纸条
188 蝙蝠
190 烧树叶
192 三月
196 一个春夜
199 收获
202 告解
205 婚姻
207 春
209 无花果
213 跳舞
216 独处
218 蚯蚓
220 橄榄树
224 日出
227 温暖的一天
230 烧树叶
231 十字路口
233 蝙蝠
235 丰饶
237 仲夏
241 脱粒
244 村居生活
附录:露易丝 • 格丽克早期诗选
头生子
253 芝加哥列车
254 棉口蛇之国
沼泽地上的房屋
257 万圣节
259 池塘
261 黑暗中的格莱特
263 写给妈妈
265 信使
267 繁花盛开的李树
268 致秋天
269 静物
270 诗
272 上学的孩子们
274 贞德
275 爱之诗
276 在金牛星下
277 海棠
279 苹果树
下降的形象
283 溺死的孩子
285 花园
291 美术馆
293 圣母怜子像
295 下降的形象
299 画像
300 幸福
302 晨曲
304 哀歌
阿基里斯的胜利
311 山梅花
313 变形记
317 神话片断
319 阿基里斯的胜利
321 夏天
323 责备
325 高山
327 一则寓言
329 鹰的影子
330 传奇
333 马
阿勒山
337 登场歌
339 幻想
341 劳动节
343 寡妇
345 自白
346 失去的爱
348 阿勒山
350 不可信的说话者
353 一则故事
355 生日
357 圣徒
359 雪
361 终点的相似
364 镜像
365 最初的记忆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揭示生命诞生的创伤性,死亡反而是对痛苦的解脱。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
——以冷峻笔触直面死亡常态,强调存在的脆弱性。
“房间安静。这是说,房间安静,但相爱的人在呼吸。”
——通过矛盾修辞,展现亲密关系中静默的张力。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全诗集标题,隐喻诗歌作为灵魂镜像的功能,将内在需求外化为艺术表达。
“做不了人并没什么可悲的,完全生活在泥土中也不会卑贱或空虚。”
——批判世俗价值观,肯定非人类存在的哲学意义。
“我们诗人放任自己,沉迷于这些无休止的印象,在沉默中,虚构着只是事件的预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意义:这句金句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沉默与虚构,捕捉生命中的瞬间印象,直至这些印象汇聚成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反映出诗人对内在世界的敏锐洞察和诗意表达。
“孤独是可怕的,我指的不是孤独地生活,而是孤独地存在,没人听你说话。”
意义:这句金句揭示了孤独的本质。格丽克认为,真正的孤独不在于生活的独处,而在于精神的孤立无援,在于无人倾听内心的声音。
“每个恐惧爱的人都恐惧死亡。”
意义:这句金句探讨了爱与死亡的紧密联系。格丽克指出,对爱的恐惧往往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因为爱意味着投入与依赖,而死亡则是最终的失去。
“我的童年,永远对我关闭了,它变得金黄,像秋天的花园,覆盖了厚厚一层盐沼草。”
意义:这句金句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童年的逝去。格丽克用“金黄”和“盐沼草”等意象,象征着童年的美好与不可逆转的消逝,透露出对过往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