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勒维纳斯哲学著作《上帝、死亡与时间》本书批判了海德格尔等人将死亡视为存在终点的传统哲学观点,并重构了死亡、时间与上帝的关系。勒维纳斯提出,死亡的意义在于“他者”的在场,并由此建立起一种以对“他者”的无限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以此替代传统存在论。
勒维纳斯哲学著作《上帝、死亡与时间》本书批判了海德格尔等人将死亡视为存在终点的传统哲学观点,并重构了死亡、时间与上帝的关系。勒维纳斯提出,死亡的意义在于“他者”的在场,并由此建立起一种以对“他者”的无限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以此替代传统存在论。(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2)
纠错 补充反馈
(取自小说真实资料)
关于死亡与时间的悖论
“死亡不是时间的终点,而是时间意义的起点。我们无法从死亡出发理解时间,却能从时间出发设想死亡。”
——勒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反用,强调死亡之外的意义漫溢。
关于他者之死的伦理责任
“他人之死比我本人之死更能使我动感情。为他人之死负有责任,以至我也投入到死亡之中。”
——揭示死亡如何通过他者之死转化为伦理责任,突破存在论的自我中心。
关于上帝与存在论的解构
“如果哲学一开始就混淆了上帝与存在,那不是因为后者被遗忘,而首先是因为前者被遮蔽了。”
——勒维纳斯对本体论神学的批判,主张将上帝从存在论影响下解放出来。
关于布洛赫的乌托邦主义
“死亡之忧虑来自未完成其作品、其存在就要死去的事实。在未完成的世界中,我们以挫折的忧郁支撑自己。”
——引用布洛赫的观点,将死亡忧虑与对未完成作品的执着联系起来。
关于时间的伦理维度
“时间最初是‘该存在’,也就是说‘该死亡’。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伦理关系。”
——勒维纳斯将时间从存在论框架中剥离,赋予其伦理实践的意义。
关于康德的先验理想
“康德的先验理想揭示了超越存在论的可能性。上帝不是存在论的范畴,而是伦理责任的无限要求。”
——通过解读康德,勒维纳斯构建“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框架。
关于言说的真诚性
“言说的真诚性在于对他者的无限责任。见证不是对存在的描述,而是对伦理关系的承诺。”
——强调语言在伦理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反对存在论的话语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