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主要讲述了以​​跑步与写作的共生关系​​村上春树以跑步为隐喻,探讨创作与人生的本质。他将写作比作“孤独的长跑”,强调坚持、自律与自我对话的重要性。书中提到:“跑步和写作一样,都是需要细水长流的坚持”。
​​痛苦与磨难的哲学​​通过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的极限体验,村上提出“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的观点,认为主动承受痛苦是突破自我局限的必经之路。
​​独处与自我认知​​跑步时的“空白状态”成为村上反思生活的契机,他写道:“跑步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只需凝视自己”,这种独处帮助他保持创作的纯粹性。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主要讲述了以​​跑步与写作的共生关系​​村上春树以跑步为隐喻,探讨创作与人生的本质。他将写作比作“孤独的长跑”,强调坚持、自律与自我对话的重要性。书中提到:“跑步和写作一样,都是需要细水长流的坚持”。 ​​痛苦与磨难的哲学​​通过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的极限体验,村上提出“痛楚难...(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 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问世的《挪威的森林》影响深远。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在日本“平成时代极具影响力书目Top 30”中名列榜首。写作之余,热衷英语文学翻译、跑步、爵士乐等。 施小炜 翻译家、学者。旅日多年。译有《老师的提包》《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天黑以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等。

目录
作为选择对象的磨难
第一章 2005年8月5日 夏威夷州考爱岛
谁能够笑话米克•贾格尔呢
第二章 2005年8月14日 夏威夷州考爱岛
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第三章 2005年9月1日 夏威夷州考爱岛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个四十二公里
第四章 2005年9月19日 东京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第五章 2005年10月3日 马萨诸塞州剑桥
即便那时的我有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子
第六章 1996年6月23日 北海道佐吕间湖
已经无人敲桌子,无人扔杯子了
第七章 2005年10月30日 马萨诸塞州剑桥
纽约的秋日
第八章 2006年8月26日 神奈川县海岸的某座城市
至死都是十八岁
第九章 2006年10月1日 新潟县村上市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在世界各地的路上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1)
​​关于坚持与自律​​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揭示跑步的本质是克服惰性,而非追求外在目标。
​​“无论别人怎么看,不要打乱自己的节奏。”​​——呼应写作与人生中“忠于内心”的哲学。
​​关于痛苦与存在感​​
​​“正因为痛苦,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通过极限运动体验,村上诠释了痛苦对生命意义的唤醒作用。
​​“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分阶段增加负荷,它就能自然适应。”​​——以身体训练类比精神成长的渐进性。
​​关于时间与生命​​
​​“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或名次,而是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批判功利主义,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我至少是跑到了最后。”​​——墓志铭的设想,体现对生命终局的态度: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关于创作与孤独​​
​​“写作是孤独的,但孤独中能孕育最真实的表达。”​​——村上将跑步时的“空白”视为创作灵感的孵化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