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出身贫苦的农家少女苔丝因家庭贫困,被父母送往冒充贵族的亚雷·德伯家做工,遭其诱奸后怀孕生子,孩子夭折。后与牧师之子安吉尔·克莱相爱并结婚,但新婚夜坦白过往后被抛弃。苔丝被迫与亚雷再次同居,最终在安吉尔悔悟归来后杀死亚雷,自己也被捕处决。
​​主题深度​​:
​​社会批判​​:揭露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阶级压迫及工业革命对农村的冲击。
​​女性困境​​:通过苔丝的悲剧,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贞洁”枷锁。
​​命运与人性​​:探讨宿命论与人性善恶的交织,苔丝的“纯洁”与“堕落”形成强烈反差。
​​版本与译本​​
​​经典译本​​:张谷若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以诗化语言著称;孙法理译本(译林出版社)侧重心理描写。
​​影视改编​​:1998年BBC迷你剧版(导演伊恩·夏普)还原19世纪英国乡村风貌,廖菁配音的苔丝获飞天奖。
​​文学地位​​
哈代“威塞克斯系列”代表作,全球销量超千万册,被译成50多种语言。
开创“社会悲剧”范式,影响《简·爱》《呼啸山庄》等后世作品,被誉为“女性觉醒的史诗”。

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出身贫苦的农家少女苔丝因家庭贫困,被父母送往冒充贵族的亚雷·德伯家做工,遭其诱奸后怀孕生子,孩子夭折。后与牧师之子安吉尔·克莱相爱并结婚,但新婚夜坦白过往后被抛弃。苔丝被迫与亚雷再次同居,最终在安吉尔悔悟归来后杀死亚雷,自己也被捕处决。 ​​主题深度...(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和诗集,其小说作品以深邃的悲剧特质、无与伦比的自然描摹功力以及对时代的冷静观照著称,代表作包括《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5)等。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他是“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美国文学评论家卡尔·韦伯将之誉为“英国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 译者:张谷若(1903—1994),本名张恩裕,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一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译有古典文学作品约四百万字。20世纪30年代以成功译介托马斯·哈代的《还乡》一举成名,继而受时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翻译委员会”负责人的胡适委托,翻译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译本受到钱锺书等大家的一致赞赏。数十年来,张谷若译“哈代三书”以其译文忠实精雅、注释详尽深入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外国文学中译的三颗明珠。

目录
原书第一版弁言
原书第五版及后出各版序言
第一期 白璧无瑕
第二期 陷淖沾泥
第三期 旗鼓重整
第四期 兰因絮果
第五期 痴心女子
第六期 冤家路狭
第七期 功成愿满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8)
经典台词摘录​​
​​命运与人性​​
​​“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 苔丝对乡村生活的绝望独白,隐喻美好表象下的残酷现实。
​​“我出生前就已有着无穷的时间,我死后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时间!”​​
—— 苔丝在绝望中质问命运的无常,体现存在主义式的虚无感。
​​“我们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追随着模糊的光辉来到这里。”​​
—— 安吉尔对理想主义的反思,暗示光明与幻灭的交织。
​​爱情与道德​​
​​“你以为我纯洁?可你才是那个被虚伪道德绞杀的人!”​​
—— 苔丝对安吉尔的控诉,揭露宗教与礼教的双重标准。
​​“我杀了他,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让自己重新活下去。”​​
—— 苔丝反抗的觉醒宣言,展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萌芽。
​​社会批判​​
​​“金钱比起一份纯洁的良心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 哈代借苔丝之口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
​​“他们用‘纯洁’的名义绞死我,却对真正的恶人视而不见。”​​
—— 苔丝临刑前的呐喊,直指社会虚伪与司法不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