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剧情主线​​: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暴毙回国奔丧,发现叔父克劳狄斯篡位娶母,父王鬼魂揭露谋杀真相。哈姆雷特装疯复仇,却因延宕与误杀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亚之父)引发连锁悲剧,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
​​主题深度​​:通过复仇故事映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现实的冲突,揭示权力腐败、道德虚伪及个体在命运漩涡中的挣扎。
​​版本与译本​​
​​经典译本​​:朱生豪译本(中华书局2016年版)以精准流畅著称,保留诗化语言与戏剧张力;梁实秋译本侧重学术性注释,适合深度研究。
​​双语版本​​:部分出版社推出中英对照版(如中华书局版),便于对照原文与译文,适合双语学习者。
​​装帧设计​​:精装本常采用烫金工艺,封面设计融入哥特元素(如骷髅、荆棘),内页配经典插画(如哈姆雷特独白场景)。
​​文学地位​​
被译成100多种语言,全球演出超10万场,音乐剧《狮子王》亦受其启发。
马克思称其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恩格斯评价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书籍简介​​ ​​核心内容​​ ​​剧情主线​​: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暴毙回国奔丧,发现叔父克劳狄斯篡位娶母,父王鬼魂揭露谋杀真相。哈姆雷特装疯复仇,却因延宕与误杀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亚之父)引发连锁悲剧,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 ​​主题深度​​:通过复仇故事映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现实的...(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英国戏剧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剧作家。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依然广受欢迎。 译者简介 朱生豪(1912—1944),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浙江嘉兴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文系,曾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共译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其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颇受好评,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目录
剧中人物… ……………………………………………… 1
地点… …………………………………………………… 2
第一幕……………………………………………………3
第一场 艾尔西诺 城堡前的露台… ………………… 3
第二场 城堡中的大厅… ……………………………… 8
第三场 波洛尼厄斯家中一室… ………………………15
第四场 露台… …………………………………………18
第五场 露台的另一部分… ……………………………21
第二幕………………………………………………… 27
第一场 波洛尼厄斯家中一室… ………………………27
第二场 城堡中一室… …………………………………30
第三幕………………………………………………… 50
第一场 城堡中的一室… ………………………………50
第二场 城堡中的厅堂… ………………………………55
第三场 城堡中的一室… ………………………………68
第四场 王后寝宫… ……………………………………71
第四幕………………………………………………… 78
第一场 城堡中的一室… ………………………………78
第二场 城堡中的另一室… ……………………………79
第三场 城堡中另一室… ………………………………80
第四场 丹麦原野… ……………………………………83
第五场 艾尔西诺 城堡中一室… ……………………85
第六场 城堡中另一室… ………………………………92
第七场 城堡中 另一室… ……………………………93
第五幕………………………………………………… 99
第一场 墓地… …………………………………………99
第二场 城堡中的厅堂… …………………………… 108
样文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结束了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是更勇敢的?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俊杰大才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迫压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雷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雷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蜜的言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了回去吧,因为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3)
经典台词摘录​​
​​人性与哲思​​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雷特对生死意义的终极叩问,展现理性与感性的撕裂。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第一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斥责母亲改嫁,批判女性在情感中的脆弱性。
​​“世上本无善恶,思想使然。”​​(第二幕第二场)
揭示道德判断的主观性,暗示人性复杂。
​​复仇与道德​​
​​“戏是唯一的真相。”​​(第二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通过“戏中戏”验证克劳狄斯罪行,体现智谋与戏剧性。
​​“余下的只有沉默。”​​(第五幕第二场)
临终前对命运的妥协,暗含对人性局限的悲叹。
​​爱情与悲剧​​
​​“进尼姑庵去吧!谁要嫁人,就嫁个傻瓜。”​​(第三幕第一场)
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伤害,映射爱情在复仇中的牺牲。
​​“她用死亡守护了爱情的纯白。”​​(第五幕第一场)
奥菲利亚溺亡场景,象征理想主义者的毁灭。
​​权力与虚伪​​
​​“丹麦是一座牢狱。”​​(第二幕第二场)
哈姆雷特对腐败宫廷的控诉,隐喻社会制度的压迫。
​​“权力是一场化妆舞会。”​​(第四幕第五场)
克劳狄斯婚礼的荒诞,揭露权力与欲望的虚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