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书籍简介
一、核心信息
作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出版时间:1907年首次出版,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定位:以童话形式创作的地理教科书,融合瑞典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被指定为瑞典学童必读课外读物。
内容梗概:顽童尼尔斯因戏弄小精灵被变成拇指小人,意外骑鹅加入大雁迁徙队伍,历时八个月环游瑞典。旅途中他历经冒险,从自私捣蛋蜕变为勇敢善良的少年,最终恢复原形并成长。
二、艺术特色
多重全知视角
通过动物、人类、自然的多维视角叙事,如第14章借瑞典国王之口讲述斯德哥尔摩传说,增强历史厚重感。
拟人化与地理科普
将风、河流、城市拟人化(如称斯康奈平原为“方格子布”),巧妙融入地理知识。
生态意识启蒙
通过渡鸦、狐狸等动物群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成长叙事结构
以尼尔斯的八个月旅行为时间轴,设置“驯化狐狸”“智斗乌鸦”等16个关键事件,形成完整的成长弧光。
三、作品影响
教育价值:全球发行超350万册,被译成50余种语言,影响数代儿童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
文化意义:瑞典货币20克朗印有其肖像,耶姆特兰省铁矿开采场景等描写成为地理教学范本。
文学地位:开创“知识童话”范式,2022年入选中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书籍简介 一、核心信息 作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 出版时间:1907年首次出版,19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定位:以童话形式创作的地理教科书,融合瑞典自然风光、...(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芙,享有崇高声誉的瑞典伟大女性。她和海伦一样勇敢、努力、意志坚强。拉格洛芙幼年不幸瘫痪,但这并未使她消沉。拉格洛芙7岁起开始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而阅读则激发了她写作的欲望。二战期间,有着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拉格洛芙曾从集中营里救出了犹太女作家——196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莉·萨克斯——及她的母亲。
目录
男孩
雪山大雁阿卡
尼尔斯的神奇旅行
格里明杰城堡
库拉伯格山的白鹤歌舞大会
在雨天里
有三个梯级的台阶
在罗纳比河
卡尔斯科洛纳
厄兰岛之旅
在厄兰岛南端的岬湾
大蝴蝶
小卡尔斯岛
两个城市
斯莫兰的传说
乌鸦
老农妇
从塔山到赫斯科瓦尔纳
大鸟湖
乌尔沃莎夫人
手织土布
卡尔和灰皮儿的故事
修女舞蛾
风巫婆
冰层解冻
大拇指小人儿和熊
洪水
小灰雁邓芬
斯德哥尔摩
老鹰戈尔果
飞越叶斯特里科兰
在赫尔辛兰的一天
在梅德帕德
在安吉尔曼兰的一个早晨
韦斯特尔波滕和拉普兰
放鹅姑娘奥莎和小马茨
和拉普兰人在一起
回家的旅程
海耶叶达伦的传说
维姆兰和达尔斯兰
岛上的宝藏
到温曼霍格的旅程
最后回到了家
和大雁们道别
(展开全部)雪山大雁阿卡
尼尔斯的神奇旅行
格里明杰城堡
库拉伯格山的白鹤歌舞大会
在雨天里
有三个梯级的台阶
在罗纳比河
卡尔斯科洛纳
厄兰岛之旅
在厄兰岛南端的岬湾
大蝴蝶
小卡尔斯岛
两个城市
斯莫兰的传说
乌鸦
老农妇
从塔山到赫斯科瓦尔纳
大鸟湖
乌尔沃莎夫人
手织土布
卡尔和灰皮儿的故事
修女舞蛾
风巫婆
冰层解冻
大拇指小人儿和熊
洪水
小灰雁邓芬
斯德哥尔摩
老鹰戈尔果
飞越叶斯特里科兰
在赫尔辛兰的一天
在梅德帕德
在安吉尔曼兰的一个早晨
韦斯特尔波滕和拉普兰
放鹅姑娘奥莎和小马茨
和拉普兰人在一起
回家的旅程
海耶叶达伦的传说
维姆兰和达尔斯兰
岛上的宝藏
到温曼霍格的旅程
最后回到了家
和大雁们道别
经典金句(22)
纠错 补充反馈
经典台词与场景解析
一、成长主题台词
“别妄想我会交出大拇指!”
(阿卡对狐狸斯密尔的警告)
出现在大雁群首次遭遇狐狸袭击时,头雁阿卡以生命守护尼尔斯,展现信任的建立过程。
“人应该和动物说话,而不是用枪指着它们。”
(尼尔斯解救松鼠母子后感悟)
揭示作品核心思想:打破人类中心主义,倡导跨物种共情。
二、自然描写金句
“湖水像一面巨大的蓝色镜子,倒映着云雀的歌声。”
(尼尔斯初乘鹅背俯瞰斯科讷省)
以通感手法展现瑞典春日湖景,隐喻主人公心灵的净化。
“乌鸦的翅膀掠过天空,像撕碎的黑色信笺。”
(乌鸦山村遇险章节)
用诗化语言渲染危机氛围,暗示人性贪婪如乌鸦般黑暗。
三、哲理性对白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
(尼尔斯穿越暴风雨时的独白)
体现成长小说的经典命题:恐惧与勇气的辩证关系。
“人类建造房屋,动物建造家园,我们都在寻找栖身之所。”
(老鹰高尔果与尼尔斯的对话)
通过猛禽视角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侵占,呼应生态批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