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经典常谈》书籍简介
《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1898—1948)的经典文化普及读物,创作于1938—1942年西南联大任教期间,1946年首版,后被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如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版、中华书局2020年版等),入选教育部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是​​中国传统文化入门启蒙的经典之作​​。

1. 成书背景与创作意图
朱自清身处抗日战争时期,目睹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为降低古籍阅读门槛、激发大众对经典的兴趣,以“航向经典海洋”的启蒙理念,系统梳理中华传统典籍脉络,旨在传递“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理念,让读者“见识经典一番”。

2. 内容结构与核心主题
全书以​​经、史、子、集​​为框架,分​​十三篇​​(部分版本为八章,内容一致),涵盖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与文体:

​​文字学基础​​:《说文解字》(汉字起源与演变);
​​经部经典​​:《周易》(卦爻辞与儒家哲学)、《尚书》(四代历史与号令)、《诗经》(春秋赋诗与孔子“诗教”)、《三礼》(礼仪制度与生活艺术)、《春秋》三传(劝惩作用与历史记载)、《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子部与集部​​:《战国策》(策士外交与战国历史)、《史记》《汉书》(史书体例与发展)、诸子(先秦思想流派)、辞赋(从《楚辞》到汉赋)、诗(从乐府到唐宋诗)、文(从卦爻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
书中不仅介绍经典的成书背景、思想体系与文化价值,更通过​​故事化叙述​​与​​问答体例​​,将晦涩的古籍转化为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是“一般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3. 版本与特色
​​权威版本​​:中华书局2020年版(叶圣陶作序,精编精校,无障碍阅读);
​​核心特色​​:以“小学”(文字学)为根基,串联经典脉络;强调“文化传承”而非“实用功能”;语言通俗浅近,如“预先看熟地图跟地理志,到新地方头头是道”(叶圣陶评)。

《经典常谈》书籍简介 《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1898—1948)的经典文化普及读物,创作于1938—1942年西南联大任教期间,1946年首版,后被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如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版、中华书局2020年版等),入选教育部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是...(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1937年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言辞研究等课程。抗日战争结束后,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代表作:《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语文零拾》《背影》。

目录
序 \1
《说文解字》第一 \5
《周易》第二 \14
《尚书》第三 \22
《诗经》第四 \31
三礼第五 \39
《春秋》三传第六 \45
四书第七 \52
《战国策》第八 \59
《史记》《汉书》第九 \64
诸子第十 \79 辞赋第十一 \92
诗第十二 \101
文第十三 \115
附录一 诗多义举例 \137
附录二 王安石《明妃曲》\159
附录三 论“以文为诗”\162
附录四《古诗十九首释》前言\172
附录五《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177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7)
《经典常谈》经典台词(原文摘录与解读)
朱自清的语言“切实而浅明”,书中许多句子成为​​传统文化启蒙的金句​​,体现了他对经典的深刻理解与教育理念。以下是部分代表性内容:
1. 关于经典的价值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说文解字》第一
​​解读​​:朱自清强调经典是文化的载体,阅读经典的核心目的是“见识经典”,培养国民的文化认同感,而非追求实用价值。这句话奠定了全书“文化传承”的基调。
2. 关于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流动的,所以文字也是流动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新的时代必然产生新的文学。”​​——《说文解字》第一
​​解读​​:朱自清从文字演变的角度,揭示文化“流动”的本质,说明经典并非“僵死”的古籍,而是与时代同步的精神财富。
3. 关于《诗经》的本质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经》。”​​——《诗经》第四
​​解读​​:朱自清将《诗经》还原为“歌谣的集合”,打破“经典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让读者明白《诗经》是古人生活的真实记录。
4. 关于《春秋》的劝惩作用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所编。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有‘劝惩’的作用——表彰善行,惩戒恶行,引导后人向善。”​​——《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解读​​:朱自清点明《春秋》“史”与“经”的双重属性,强调其对道德教化的意义。
5. 关于阅读经典的方法
​​“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诸子》第七
​​解读​​:朱自清提倡“质疑式阅读”,认为对经典的怀疑是进步的起点,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非盲目接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