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绒:大卫·林奇谈电影》书籍简介
《蓝丝绒:大卫·林奇谈电影》是大卫·林奇(David Lynch)与克里斯·罗德雷(Chris Rodley)合著的电影访谈录,由冯涛翻译,2023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作为当代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林奇以“诡异”“潜意识”“直觉”为核心的电影风格闻名,本书通过对话形式梳理了他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涵盖《蓝丝绒》《穆赫兰道》《双峰》《橡皮头》等代表作品的台前幕后故事,深入探讨其电影美学的形成脉络与艺术理念。
核心内容与特色
创作生涯的全景式回溯:
书中以时间为脉络,从林奇的童年记忆、绘画启蒙讲起,逐步展开其从绘画转向电影的跨界历程,详细解析了《蓝丝绒》中“诡异氛围”的营造、《穆赫兰道》的“梦境与现实交织”、《双峰》的“小镇秘密”等经典作品的创作细节,包括剧本修改、选角思路、拍摄困境及后期剪辑的抉择。例如,林奇提到《蓝丝绒》中“耳朵”这一核心意象的灵感来源于他对“身体残缺与人性扭曲”的直觉感知,而非预先设计的剧情。
电影美学的深度剖析:
林奇在访谈中反复强调“直觉”与“氛围”的重要性。他认为,电影的核心不是逻辑叙事,而是通过画面、声音、色彩、音乐等元素的组合,营造一种“迷失于黑暗与混乱中”的“诡异感”,这种“感觉”能唤起观众内心的潜意识共鸣。例如,他提到《蓝丝绒》中“绿色草坪”“老旧收音机”“刺耳的汽车噪音”等细节,都是为了构建“表面平静下的不安”。
对人性与精神的探索:
林奇的电影始终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本书中他进一步阐释了“诡异”与“人性”的关联——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善恶交织”的角色(如《蓝丝绒》中的杰弗里与弗兰克),本质上是对“人性幽微”的映射。他提到,《蓝丝绒》中的“弗兰克”并非单纯的“反派”,而是“被压抑的欲望与暴力的化身”,其疯狂行为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精神分裂。
一只穿过我家的扭曲的手的阴影 9
—童年、记忆与绘画
工业城市里的花园 46
—从《新娘》到《祖母》
我看见了自己 77
—《橡皮头》
小虫子也会梦想天堂 119
—自造窝棚与《象人》
哎呀上帝,妈妈,那条狗它咬了我 143
—摄影与《沙丘》
她没有愚弄任何人,她受了伤,而且伤得很重 163
—音乐与《蓝丝绒》
突然间,我的家变成了一棵痛苦的树 200
—《双峰》故事
这是个广阔奇妙的伟大世界 246
—《我心狂野》与怪异透顶
家中的蚂蚁 275
—《妖夜慌踪》
重访这个广阔奇妙的伟大世界 313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比利在自家的后院里找到了一本谜语书 337
—《穆赫兰道》
大卫·林奇作品列表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