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书籍简介
《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于1781年出版的哲学巨著,系其“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之首,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该书以“先天综合判断”为核心,旨在探讨人类理性的边界与可能性,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构建先验哲学体系。
1. 最新译本信息
商务印书馆英汉对照本(2021年12月):由英国学者诺曼·坎普·史密斯(Norman Kemp Smith)翻译英文,中国学者蓝公武完成中译,采用60g胶版纸装帧,共1338页。该版本保留了史密斯权威译本的准确性,同时蓝公武的中译术语精准,适合学术研究与对照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注释本(2024年8月):李秋零教授基于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版(科学院版)译注,包含拉丁文直译、术语考辨及详细注释,修订了早期版本的误译并增补学术导言。该版本更贴近德文原意,适合专业研究者深入研读。
2. 核心内容与结构
全书分为先验要素论与先验方法论两大部分:
先验要素论:分析人类认知的先天形式,包括先验感性论(空间与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与先验逻辑论(知性范畴的演绎与原理体系)。
先验感性论:论证空间与时间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而非客观实在的属性,为“现象界”的确定性奠定基础。
先验逻辑论:提出“范畴的先验演绎”,证明知性范畴(如因果性、实体性)是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通过“先验辩证论”揭示理性超越经验界限时产生的“先验幻相”(如灵魂不灭、宇宙整体、上帝存在的伪命题)。
先验方法论:探讨理性批判的实践路径,包括理性训练、法规、建筑术与历史,强调理性需通过自我批判确立知识的边界,既避免独断论的盲目,也防止怀疑论的虚无。
3. 核心思想与影响
人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如数学命题“7+5=12”、自然科学原理“一切变化都有其原因”)是可能的,其核心在于人类理性通过先天形式(时空、范畴)赋予经验材料以秩序,从而“立法”自然。
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知识仅关涉“现象界”(通过时空与范畴加工的经验对象),而“物自体”(事物本身)不可知,这一区分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论,为科学与宗教留下空间。
批判哲学的范式革命:康德将哲学的重心从“回答世界是什么”转向“追问知识如何可能”,开启了现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影响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析哲学的语言批判及现象学的直观理论。
[题辞]维鲁兰姆男爵培根《伟大的复兴》序
[献辞]致宫廷国务大臣冯·策特里茨男爵大人阁下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目录
导言
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Ⅴ.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
Ⅵ.纯粹理性的总课题
Ⅶ.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一、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1.
第一节 空间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6.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7.解说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导言 先验逻辑的理念
Ⅰ.一般的逻辑
Ⅱ.先验逻辑
Ⅲ.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Ⅳ.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第一节 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
第二节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第三节
§10.纯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畴
§11.
§12.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一节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
二、先验方法论
德汉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