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玻璃球游戏》书籍简介
《玻璃球游戏》(Das Glasperlenspiel)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31-1934年,1943年在苏黎世分两卷首次出版,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获奖依据。

​​核心内容与背景​​
小说设定在​​2200年左右的未来世界​​,主角​​约瑟夫·克乃西特​​(Joseph Knecht)是孤儿,自幼被宗教团体“卡斯塔里”(Castalia)抚育成人。卡斯塔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知识精英团体,致力于保护人类文明,其核心是“玻璃球游戏”——一种融合数学、音乐、哲学、宗教等所有人类知识的符号系统,代表精神世界的最高峰。

克乃西特凭借过人的智慧掌握玻璃球游戏规则,最终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他在事业顶峰时逐渐意识到:卡斯塔里虽避免了极端个人主义和道德堕落,却是一个​​封闭、僵化的“世外桃源”​​,无法脱离世俗世界独立存在。他渴望将卡斯塔里的精神注入世俗青年内心,于是辞去大师职务,进入世俗社会担任家庭教师。

然而,克乃西特的教育使命尚未完成,便与学生蒂托在阿尔卑斯山湖泊中溺水身亡。他的死亡被视为“回归自然”,象征精神与世俗的和解——卡斯塔里因他的牺牲而重获生机,进入“属灵的王国”。

​​主题与特色​​
​​精神与世俗的张力​​:小说探讨精神王国(卡斯塔里)与世俗世界的对立与融合,克乃西特的转变(从精神贵族到世俗服务者)体现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
​​真理与体验​​:黑塞强调“真理无法传授”,真正的完善需通过自我体验实现,而非依赖概念或书本。
​​东方思想的融合​​:小说借鉴中国《易经》《吕氏春秋》等文化元素,将东方精神与西方传统结合,试图寻找西方文明的和谐发展之路。

《玻璃球游戏》书籍简介 《玻璃球游戏》(Das Glasperlenspiel)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31-1934年,1943年在苏黎世分两卷首次出版,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获奖依据。 ​​核心内容与...(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译本序
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
游戏大师约瑟夫·克乃西特生平传略
感召
华尔采尔
研究年代
两个宗教团体
使命
玻璃球游戏大师
任职
两个极点
夜谈
预备
传阅信件
传奇
约瑟夫·克乃西特的遗稿
学生年代诗歌
传记三篇
呼风唤雨大师
忏悔长老
印度式传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3)
《玻璃球游戏》经典台词
黑塞的语言深邃而富有哲思,以下是书中​​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句​​(均来自原著及权威解读):
​​1. 关于真理与自我完善​​
“真理是有的,我的孩子。但是你所渴望的‘学说’,那种绝对的、完善的、让人充满智慧的学说却是没有的。我的朋友,你也不应该去渴求一种完善的学说,而应该渴求让你自己完美无瑕。神性在你自己心中,而不在任何概念和书本里。真理是体验而得的,真理无法传授。”(真理无法通过书本或概念获得,需通过自我体验实现)
“凡是竭尽全力趋向中心的人,凡是努力趋向真实的存在、趋向完善境界的人,外表看来总比热情者要平静得多,因为人们并不总能看见他们灼热的火焰。”(真正的追求者往往低调,因其专注于内在的完善)
​​2. 关于责任与使命​​
“一座建筑,其中的每一块砖头唯有在整体中才具有自己的意义。离开了整体便无路可走。因而一个人上升得越高,承担的职务越重要,自由反倒越来越少,而责任越来越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责任随地位提升而增加)
“日子虽然宝贵,但为了宝贵的东西茁壮成长,我们乐意看着宝贵的日月消逝而去,那便是:一棵我们栽植在花园中的奇异的小树,一个我们要教导的小孩,一本我们要书写的小书。”(为更美好的事物奉献,即使牺牲个人时间)
​​3. 关于生命与存在​​
“我辈芸芸众生,都只是一个平常人,在人世间都只是一次尝试,一段中途旅程而已。而每个人即使仅仅处于中途,那里也依然存在和谐完美,他应该努力达到中心,而不是只在边缘打转。”(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在的和谐,而非外在的完美)
“幸运既不能从理性,也不能从道德伦理进行解释,幸运在本质上与魔术相近似,是人性阶梯中比较原始和年轻的部分。傻人傻福,这是上天的恩赐和诸神的眷爱,非理性所能分析,当然也不是传记可研究的材料,这是上天的一种象征,越出了研究个人和研究历史的范围。”(幸运是超越理性的存在,是上天的馈赠)
​​4. 关于精神与自然​​
“每逢个人与团体发生矛盾,我们便正好可以将此作为考察其个性是否杰出的试金石。我们毫不赞同那类受欲望和贪心驱使而破坏秩序的叛徒,我们只怀念那些献身者,他们才是真正悲剧性的人物。”(真正的悲剧是献身者的牺牲,而非叛徒的破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