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书籍简介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的经典微观史学著作,2021年6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引进出版,豆瓣评分8.1分(2957人评价)。
核心内容
本书以16世纪意大利东北部弗留利地区的磨坊主多梅尼科·斯坎代拉(Domenico Scandella,绰号“梅诺基奥”)为研究对象,通过宗教法庭审判档案这一核心史料,还原了他从“普通农民”到“宗教异端”的一生:
梅诺基奥虽为磨坊主,却因读过《十日谈》《圣经》(意大利语版)《曼德维尔游记》等书籍,形成了与教会正统思想相悖的“异端”宇宙观——他认为世界起源于“混沌”(如奶酪由奶制成,蛆虫从中而生,天使即蛆虫,上帝是其中之一);质疑基督救赎、洗礼等圣事的有效性,讥讽教会是“敛财的工具”;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激进宗教改革。
他的“离经叛道”言论引发教会注意,先后经历两次宗教法庭审判(间隔15年)。尽管亲朋退避、教士斥责,他始终未动摇立场,最终因教皇直接干预,被判处火刑(死于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主题与意义
金茨堡通过梅诺基奥的个案,以小见大地展现了16世纪欧洲的文化碰撞与社会变迁: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梅诺基奥的思想并非完全“原创”,而是融合了口头传统(如农民宗教信仰)与书面文化(如《圣经》《曼德维尔游记》)的“杂糅体”,反映了当时被支配阶级(农民)与支配阶级(教会、贵族)的文化对抗。
宗教改革与印刷术的影响:新教思想的传播(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与印刷术的普及(让底层民众接触文字),促使梅诺基奥等农民开始质疑教会权威,形成了“反英雄”式的个体觉醒。
微观史学的典范:本书打破了传统史学“聚焦帝王将相”的叙事模式,通过挖掘个体档案(审判记录),还原了普通人的思想与生活,成为微观史学派的“开山之作”(1976年出版后,被译为20多种语言,影响至今)。
英文译者序
英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1章 梅诺基奥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审
第4章 “鬼迷心窍了?”
第5章 从康科迪亚到波托格鲁阿罗
第6章 “大声指斥尊贵之人”
第7章 一个落伍的社会
第8章 “他们对穷人百般压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画家和小丑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
第12章 书
第13章 镇上的读书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与“奇思异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圣母马利亚的葬礼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审判日
第20章 曼德维尔
第21章 矮人族与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只戒指
第24章 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对话
第27章 神话中的奶酪和真实的奶酪
第28章 对知识的垄断
第29章 《圣经辅读》中的话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家”和“工人”
第32章 一个猜想
第33章 农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灵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两种灵,七种灵魂,四种元素
第37章 一种理念的传播路线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杀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个“新世界”
第43章 审讯结束
第44章 写给法官们的信
第45章 修辞手段
第46章 第一次判决
第47章 牢狱
第48章 回到镇上
第49章 告发
第50章 与犹太人的夜谈
第51章 第二次审判
第52章 “奇思异想”
第53章 “幻象和异梦”
第54章 “哦,伟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岁时就已经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决
第57章 刑讯
第58章 斯科利欧
第59章 佩莱格里诺·巴罗尼
第60章 两个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与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罗马来信
致谢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译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