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经历晚年的孩子》书籍简介
作者:山田咏美(Yamada Amy)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72624247,平装本,定价42元,页数224页,译者吕灵芝。
核心内容:
本书以12个短篇故事构成,通过孩童视角探讨死亡、孤独、欲望等沉重命题。主人公们在不经意间触碰生命本质:被狗咬伤后恐惧狂犬病的少女以“晚年心态”度过每一天;目睹父母情感疏离的男孩在防波堤思考“选择与宿命”;青春期少女窥见成人世界的情爱苦涩,却以沉默守护秘密……山田咏美以诗性语言还原孩子未被规训的真实心理,将成长中的迷茫与顿悟化作对存在本质的诗意叩问。
创作特色
反传统的童年叙事:
打破“天真无邪”的刻板印象,展现孩子对死亡的具象化恐惧(如《小鸡的眼睛》中主角为死亡倒计时)、对爱的笨拙试探(如《桔梗》中女孩用偷窃行为填补内心空洞)。
存在主义哲思:
通过《堤坝》中跌落海中的女孩、《烟花》中转瞬即逝的姐妹情谊,探讨自由意志与命运束缚的永恒博弈,如“选择是带着镣铐跳舞,而宿命是连镣铐都看不见”。
情感暴力的隐喻:
《知了》中母亲离开后对孩子的爱“被稀释”,《迷路》里大人用糖果掩盖恶意,揭示成人世界对孩童情感的隐性剥夺。
文学实验性:
大量使用通感修辞(如“死亡像一颗酸涩的梅子卡在喉咙”)、碎片化叙事(《海那边的孩子》以天气变化串联离别情绪),打破线性时间逻辑。
《经历晚年的孩子》书籍简介 作者:山田咏美(Yamada Amy) 出版信息:2025年6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72624247,平装本,定价42元,页数224页,译者吕灵芝。 核心内容: 本书以12个短篇故事构成,通过孩童视角探讨死亡、孤独、欲望等...(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山田咏美
日本作家,1959年生于日本东京。
1985年获文艺奖出道,至今已收获直木奖、女流文学奖、泉镜花文学奖、读卖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艺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且多次获芥川奖提名,以其敏感细腻而又率直大胆的写作成为日本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
代表作包括《经历晚年的孩子》《明日将至》《风味绝佳》《床上的眼睛》等。
译者|吕灵芝
职业翻译,十年有余,译作过百,过着小黑屋+青轴键盘的日子,据说让人艳羡不已,其实万分想去快餐店打工半年换换心情,奈何收入不允许,截至目前仍然每日小黑屋+青轴键盘。大概是全行业最会做汉堡的翻译。
主要译作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妻子的后事》《老何所依》等。
目录
经历晚年的孩子
堤坝
烟花
桔梗
海那边的孩子
迷路
知了
小鸡的眼睛
后记
(展开全部)堤坝
烟花
桔梗
海那边的孩子
迷路
知了
小鸡的眼睛
后记
经典金句(16)
纠错 补充反馈
“我曾经历过一次晚年。这样说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不过我认为,那几个月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我只有十岁。”
——开篇独白,颠覆“晚年”定义,奠定全书“生命体验前置化”的叙事基调。
“被狗咬伤的手藏在桌子下,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血液是红色的,像秋天枫叶燃烧的碎片。”
——《小鸡的眼睛》中死亡恐惧具象化,展现孩童对暴力的原始感知。
“选择与宿命的区别,就像海浪拍打礁石——你以为自己在抗争,其实只是等待被淹没。”
——《堤坝》中女孩对命运的困惑,映射存在主义困境。
“家人给予的爱像拼图,严丝合缝到让我窒息。如果我死了,他们会不会发现少了一块?”
——揭示亲密关系中的共生与吞噬矛盾。
“烟花绽放时,姐姐说:‘你看,多像我们被撕碎的日记本。’”
——《烟花》中姐妹情谊的破碎意象,暗喻纯真消逝。
“我开始收集墓地的石头,不是因为相信灵魂,而是想证明自己存在过。”
——《迷路》中孩童对存在本质的荒诞求证。
“大人们总说‘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可他们从没问过我们是否愿意长大。”
——直指代际沟通的暴力性。
“当医生宣布奇洛打过疫苗时,我仿佛听见体内某个零件轰然崩塌的声音。”
——《小鸡的眼睛》高潮段落,展现认知颠覆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