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怪物之乡》书籍简介
作者:邱常婷
出版信息:2023年5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22536149,定价48元,平装胶订,32开本。
核心主题:
魔幻现实与乡土叙事:以台湾台东太麻里为背景,融合原住民传说、自然生态与现代性冲击,构建“真幻并存”的神秘乡野世界。书中“怪物”既是自然生灵的拟人化,也是传统信仰与现代文明的矛盾隐喻。
成长与身份困境:通过孩童视角的奇幻冒险(如《八月的鬼》中追踪暑热症游行)与成人返乡的疏离体验(如《山鬼》中猎鹿人与山鬼的冲突),探讨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漂泊。
生态批判与文化守护:揭露工业化对乡土生态的侵蚀(如《寻金记》中森林被砍伐、溪流被污染),同时重构台湾原住民的山林智慧与“万物有灵”信仰。
文本特色:
三重叙事结构:
童年幻梦:以《货车男孩》《寻金记》等篇目展现孩童对超自然现象的天真想象;
成人返乡:通过《山鬼》《海滩涂鸦》等故事呈现离乡者面对故乡异化的荒诞与痛楚;
离乡迷途:如《独角兽、野狼、猎鹿人》探讨都市丛林中个体身份的迷失。
意象符号:
山鬼:象征未被现代性规训的自然力量,亦是族群记忆的守护者;
发光的石头:隐喻被资本异化的自然资源(如《寻金记》中矿石被制成工业原料);
货车男孩:代表流动人口与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
《怪物之乡》书籍简介 作者:邱常婷 出版信息:2023年5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22536149,定价48元,平装胶订,32开本。 核心主题: 魔幻现实与乡土叙事:以台湾台东太麻里为背景,融合原住民传说、自然生态与现代性冲击,构建“真幻并存”的神...(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邱常婷,1990 年出生,视台东太麻里为家乡。毕业于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研究所创作组,就读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班。曾任职于友善书业供给合作社,并在该社发行的《阅读的岛》担任杂志编辑。
.
热爱写故事,曾自述:“任何故事在还没有写出来之前,都是活着的生物,在我想象的群山里奔跑,我偶尔猎捕一些;但更多时候,希望它们永远不要被抓到。”
获选奖项丨 2013 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金车奇幻小说奖,2017 瀚邦华人文学奖,2018 后山文学奖,2019 Openbook 好书奖,2020 九歌年度小说奖、林荣三文学奖。
创作轨迹丨 2016《怪物之乡》、2018《天鹅死去的日子》《梦之国度碧西儿》《怪谈系列 1:魔神仔乐园》、2019《新神》、2021《哨谱》、2023《兽灵之诗》、2024《怪谈系列 3:红衣小女孩》。
目录
故事,无可救药的瘟疫/许子汉
Ⅰ
寻金记
货车男孩
八月的鬼
Ⅱ
巴布的怪物
怪物之乡
流光似水
山鬼
Ⅲ
伊莎贝拉
海滩涂鸦
独角兽、野狼、猎鹿人
【附录】
更能深入人群的写作方式
(展开全部)Ⅰ
寻金记
货车男孩
八月的鬼
Ⅱ
巴布的怪物
怪物之乡
流光似水
山鬼
Ⅲ
伊莎贝拉
海滩涂鸦
独角兽、野狼、猎鹿人
【附录】
更能深入人群的写作方式
经典金句(21)
纠错 补充反馈
“山鬼不是妖怪,是山在呼吸。”
——《山鬼》
——揭示原住民对自然的敬畏,批判现代人将自然“妖魔化”的认知暴力。
“会发光的石头变成采石场的碎渣,溪水里再也找不到会说话的鱼。”
——《寻金记》
——直指工业化对生态与民间传说的双重摧毁。
“暑热症不是病,是孩子们对夏天最后的抵抗。”
——《八月的鬼》
——以孩童集体幻觉映射成人世界的麻木与无力。
“猎鹿人的枪膛里装着子弹,也装着母亲的牛樟树魂。”
——《山鬼》
——展现狩猎文化与生态伦理的撕裂,呼应《赛德克·巴莱》的族群悲剧。
“怪物住在望远镜的背面——你看得越清楚,它就越模糊。”
——《货车男孩》
——隐喻现代科技对认知的遮蔽,致敬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式视觉隐喻。
“我们不是在猎杀山鬼,是在猎杀自己变成怪物的可能。”
——《独角兽、野狼、猎鹿人》
——叩问人类中心主义,与《白鲸》的复仇叙事形成互文。
“故乡的泥土越黏脚,离乡的人就越想逃离。”
——《海滩涂鸦》
——解构乡愁神话,揭示全球化下的身份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