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书籍简介
作者:阮夕清
出版信息:2025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32192892,收录6个短篇小说及1篇非虚构作品,定价未标注(平装胶订,32开)。
核心主题:
“幸存者”的生存哲学:聚焦普通人面对时代剧变、意外困境时的精神突围,探讨“失去”与“重新寻获”的辩证关系。书中人物多处于“无以为继”的临界点,却通过微小抵抗或偶然救赎延续生命韧性。
时代异物的排异反应:将时代洪流具象化为与个体生活“长成一体”的异物,揭示城市化、资本异化等进程中的个体阵痛。例如《运河铁人》中工人焊接的机器人沉入河底,成为时代记忆的金属残骸。
江南叙事与市井肌理:以无锡、苏州等地为背景,通过方言、街巷细节(如《讲苏州话的人》中的神婆叙事)构建地域文化档案,展现市井生活的诗意与荒诞。
文本特色:
互文结构:非虚构章节《“鬼迷”与“唔不交易”》揭示小说创作背景,形成“小说+纪录片脚本”的复调叙事,如《华夏第一公园》的债务谋杀案与作者保安经历的互文。
意象隐喻:反复出现的“燕子”“白鹤”象征脆弱与重生,呼应《以赛亚书》中“哀歌—治愈”的宗教叙事;机器人、八音枪等物象则指向技术与人性的冲突。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书籍简介 作者:阮夕清 出版信息:2025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32192892,收录6个短篇小说及1篇非虚构作品,定价未标注(平装胶订,32开)。 核心主题: “幸存者”的生存哲学:聚焦普通人面对时代剧变、意外困境...(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阮夕清,1976年生,无锡人。写作者。1999年写下《道家昆虫学》,翌年刊发于《小说界》。2009年停笔,十一年后拾笔再写。近作在《收获》《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
目录
华夏第一公园
运河铁人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
讲苏州话的人
窗外灯
八音枪
*
“鬼迷”与“唔不交易”
(展开全部)运河铁人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
讲苏州话的人
窗外灯
八音枪
*
“鬼迷”与“唔不交易”
经典金句(12)
纠错 补充反馈
“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幸存者’——有些人的生活是从得到后开始,有一种人的生活,是从失去后开始。”
——非虚构章节点题,揭示普通人在创伤中重构生存意义的普遍性。
“你被动选择创作迟、慢的原因,主要一直处于自我怀疑状态……结果踩到一半,冰还是碎了。”
——作者自述创作困境,映射书中人物如《八音枪》父亲的执念与无力。
“我好歹八十出头了,无儿无女,前半世就做了这么一件事……这东西就等于是我的作品了。”
——《运河铁人》中工人对机器人作品的执念,暗喻个体在集体记忆中的微弱抗争。
“灰雨的世界,失去的世界,回忆的世界。然后,突然,太阳闪耀。”
——改编自《以赛亚书》的诗句,贯穿全书对绝望与救赎的思考。
“这里面有容易被忘掉的柔软和一片一片碎掉的善。”
——小说中人物通过赠送藕粉酒酿圆子、游戏机等行为,展现底层互助的微光。
“试验针、鬼故事和燕子呢喃——这些才是真正的‘天赋’。”
——作者童年恐惧经历(如“试验针”谣言)成为文学想象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