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恶意》书籍简介
《恶意》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首次出版于1996年,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其“四大杰作”。小说以一起谋杀案为切入点,通过多重视角揭示人性中深不见底的恶意,被誉为“社会派推理的巅峰之作”。

​​核心内容​​
​​案件主线​​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移居加拿大前夜被杀,嫌疑人很快锁定为其好友野野口修。警方调查发现,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并非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源于“看他不爽”的扭曲嫉妒。随着调查深入,日高与野野口修少年时代的校园暴力、创作剽窃等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叙事结构​​
​​双线交织​​:以野野口修的“手记”与刑警加贺恭一郎的调查记录交替展开,形成真相与谎言的博弈。
​​多次反转​​:从“冲动杀人”到“蓄意毁名”,最终揭露凶手为掩盖更深的屈辱与自卑,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摧毁他人人生的病态心理。
​​主题深度​​
​​恶意的本质​​:小说探讨了“无理由之恶”的根源,如嫉妒、自卑与童年创伤如何扭曲人性。野野口修对日高的恨意并非源于具体伤害,而是对方光芒映照下的自我厌恶。
​​真相与表象​​:通过加贺的视角,批判媒体对事件的片面报道与公众对“恶人”的标签化想象,强调“恶意往往藏在最亲密的关系中”。
​​社会影响​​
全球销量超千万册,被《纽约时报》评为“剖析人性阴暗面的教科书”。
引发对校园暴力、网络暴力及“键盘侠”现象的反思,书中“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的台词成为经典社会议题讨论焦点。

《恶意》书籍简介 《恶意》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首次出版于1996年,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并称其“四大杰作”。小说以一起谋杀案为切入点,通过多重视角揭示人性中深不见底的恶意,被誉为“社会派推理的巅峰之作”。 ​​核心内容​​ ​​案件主线​​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白夜行》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08年,《 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3年,《梦幻花》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经典金句(22)
人性之恶的根源​​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帮我实现了理想,可我就是恨你。”​​
——野野口修自白,揭示无逻辑嫉妒的本质。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小说核心命题,贯穿全篇。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加贺对凶手动机的总结,直指社会结构性压迫。
​​嫉妒与毁灭​​
​​“杀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野野口修不仅要夺取生命,更要摧毁日高的人格与名誉。
​​“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野野口修日记,展现“影子写手”身份被揭穿后的崩溃。
​​真相与谎言​​
​​“每个人都有秘密,都有不将其公开的权利,死人也是。”​​
——加贺对案件复杂性的感慨,暗示真相的多面性。
​​“你煞费苦心执行这份方案,就是为了摧毁日高先生构筑起来的一切……杀人本身不过是方案的一部分罢了。”​​
——加贺揭露野野口修精心策划的“毁灭计划”。
​​社会批判​​
​​“键盘侠们不在乎真相,只想借助事件发泄愤怒,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小说对网络暴力的预言性批判。
​​“当老师说‘已经没有这类事件’时,只不过是他个人的幻想。”​​
——暗示校园暴力与人性之恶的普遍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