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羊奶煮羊羔》书籍简介
《羊奶煮羊羔》是俄罗斯当代作家尤里·波利亚科夫(Юрий Поляков)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5年,中文版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24年12月推出,译者谷兴亚。小说以苏联解体前后的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一场荒诞的文学闹剧,揭露知识分子的道德危机与体制崩塌的荒诞性。

​​核心情节​​
​​荒诞赌局​​:主人公“我”(无名作家)与书商打赌,承诺将半文盲维捷克包装成国际文学大师。通过伪造手稿、操控舆论、勾结文学圈权贵,维捷克竟一夜成名,其“代表作”《羊奶煮羊羔》更斩获国际大奖。
​​权力游戏​​:书中刻画了苏联文学界的虚伪生态——作协高官以“文化使命”之名行利益交换之实,克格勃特工以25卢布贿赂要求“滑向光明未来”,而维捷克获奖的真相竟是“白纸也能成书”的讽刺性操作。
​​时代隐喻​​:小说标题源自《圣经》戒律“不可用母羊的奶煮羊羔”,暗喻苏联解体前后社会对传统价值的践踏。主人公最终发现,自己与维捷克皆是“用羊奶煮羊羔”的共谋者,在疯狂时代中随波逐流。
​​文学特色与评价​​
​​布尔加科夫式讽刺​​:继承果戈理与布尔加科夫的批判传统,以黑色幽默解构极权残余与资本异化,被称为“揭露伪文学的百科全书”。
​​魔幻现实主义​​:虚实交织的叙事中,苏联体制的荒诞性被放大至极致,如“文学奖评委从未读过作品却颁奖”“作协用香槟鱼子酱豢养特权阶层”。
​​社会共鸣​​:自1995年问世后,小说在俄罗斯再版20余次,改编话剧演出超200场,被纳入俄语文学教材。圣彼得堡文学研究所前所长称其为“俄罗斯中学必读作品”。

《羊奶煮羊羔》书籍简介 《羊奶煮羊羔》是俄罗斯当代作家尤里·波利亚科夫(Юрий Поляков)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5年,中文版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24年12月推出,译者谷兴亚。小说以苏联解体前后的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一场荒诞的文学闹剧,揭露知识分子的道德危机与体制崩塌的荒诞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尤里·波利亚科夫(1954— ) 俄罗斯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擅长以幽默、讽刺的口吻,娓娓叙述当代生活的面貌。他大学毕业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共青团指导员、《莫斯科文学家报》编辑与总编等职务;2001年接手《文学报》,五年内提高销售量三倍,将这份历史悠久的报纸推向另一波高峰。 波利亚科夫二十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小说创作则为他带来真正的文学声望,代表作《羊奶煮羊羔》《从谎言帝国到谎言共和国》《蘑菇王》《无望的逃离》等。他同时还是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剧本常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而且几乎全部搬上了银幕。 四十年来,他的作品一直吸引着读者的关注,成为畅销书,且不断再版,也被拍摄、上演、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被纳入学校和大学的俄罗斯文学史课程。 译者简介: 谷兴亚,1941年生,河北保定人。1965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俄语专业。1988年加入河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主要译作有《死刑台》(合译)、《崩塌的山岳》、《邪恶势力》(合译)、《羊奶煮羊羔》《莫斯科商人秘史》等。

目录
俄罗斯文坛的一朵奇葩(代译本序) i
一 空中序曲 1
二 最初是啤酒 10
三 书商与诗人的争论 20
四 憨厚的人 30
五 被抛弃的男人 42
六 寻找失踪的维捷克 48
七 火、水和输卵管 62
八 文化新手,你们同谁在一起? 75
九 维捷克·阿卡申的第一场舞会 88
十 只有骗局,没有小说 100
十一 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达维多维奇是如何吵架的 110
十二 无领上衣 124
十三 自由诗的作法 134
十四 俄罗斯诗歌的老祖母 139
十五 地狱第八圈 148
十六 等待维捷克 159
十七 诗歌之夜 169
十八 面包之都 —波士顿 182
十九 午夜直播的灾难 194
二十 维克多·阿卡申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204
二十一 恐惧与战栗 214
二十二 佩列皮斯基诺新村及其居民们 223
二十三 客人们齐聚别墅 232
二十四 集团军司令员佳京大街上的噩梦 243
二十五 酒醒后血泊里的些许阳光 248
二十六 举世瞩目的荣誉 257
二十七 被欺凌的与被排斥的 265
二十八 文学的终结 277
二十九 强暴希望 285
三十  我为什么拒绝领奖 294
三十一 空中尾声 303
三十二 随风飘逝的人们(后记) 331
《拾得手稿!》(出版者后记) 342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4)
​​“勿以母羊奶煮它自己的羊羔。”​​
——《圣经》戒律,小说标题出处,象征人性底线不可逾越,却在利益驱动下被集体践踏。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的对立面的时代。”​​
——主人公自白,直指苏联解体前知识分子的道德溃败与生存困境。
​​“文学说到底,不是让人‘知道’是什么,而是让人‘感觉’是什么。”​​
——作者借角色之口,批判苏联文学沦为政治工具,失去真实表达的力量。
​​“他们给俄罗斯诗歌的老祖母献上性贿赂,给克格勃特工奉上卢布。”​​
——揭露文学圈潜规则,权力与欲望如何腐蚀创作灵魂。
​​“我们要滑向哪里呀?”​​
——克格勃军官的哀叹,映射苏联解体前社会的集体迷茫与制度性堕落。
​​“白纸也能成为文学!只要有人愿意为它镀金。”​​
——维捷克“作品”获奖的荒诞真相,讽刺学术造假与权力勾结。
​​“幽默是一种反叛,在失常的世界里,它是对抗荒诞的武器。”​​
——作者创作观,以笑声撕开时代的虚伪面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