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沧浪之水》书籍简介
《沧浪之水》是当代作家阎真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出版于2001年,2021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
。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蜕变,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原则与利益之间的深刻矛盾,被誉为“一部知识分子的精神解剖史”和“官场生态的百科全书”

​核心内容​
​创作背景与主题​
作者阎真结合自身海外留学经历与国内社会观察,以池大为的成长为主线,映射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群体在市场化浪潮中的异化与挣扎

书名取自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隐喻个体在浊世中如何自处

​主线情节​
​理想主义者的溃败​:池大为毕业后分配到卫生厅,因坚持原则拒绝同流合污,遭遇打压,生活困顿(如住房被占、妻儿求职无门)

​生存哲学的觉醒​:经历父亲病逝、职场边缘化后,池大为逐渐领悟“利益才是真实”,通过告密、谄媚等手段攀附权力,最终跻身领导层

​精神异化的代价​:虽获得物质成功,却陷入道德虚无,最终烧毁父亲遗留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象征理想主义的彻底崩塌

​人物群像与隐喻​
​池大为​:从清高学者到权力精英的蜕变,代表知识分子的精神溃败。
​丁小槐​:功利主义者,通过投机取巧实现阶层跃升。
​晏之鹤​:看透体制规则的“清醒者”,成为池大为的引路人

​艺术特色​
​心理现实主义​:以细腻的内心独白(如池大为对尊严崩塌的反思)展现灵魂的渐变过程

​体制文化解剖​:通过评职称黑幕、领导视察形式主义等场景,揭露官僚体系的运行逻辑

​象征手法​:如“烧书”象征理想破灭,“沧浪之水”隐喻道德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沧浪之水》书籍简介 《沧浪之水》是当代作家阎真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出版于2001年,2021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再版 。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期为背景,通过医药学研究生池大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蜕变,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原则与利益之间的深刻矛盾,被誉为“一部知识...(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阎真,湖南长沙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著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海外版名《白雪红尘》)199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沧浪之水》是其第二部长篇小说。

目录
序篇
1、父亲的肖像
2、公正在时间的路口等待
3、日出东方
4、平民的高贵
第一篇
5、人活那一线光
6、我是君子
7、无中生有?
8、鹿还是马
9、看看这几个中国人吧
10、一种造型?
11、认什么真
12、虚拟的尊严
13、一种恐惧
14、沉默的权利
15、瞎子聋子和哑巴
16、谁是组织
17、性格就是命运
18、对话的渠道
第二篇
19、大隐隐于市
20、远处的事情
21、忍者踏雪无痕
22、名贵花卉
23、说法是狗
24、人生一大主题
25、他凭什么
26、人还是不是人
27、好人与能人
28、屁股与脑袋
29、无根的人生
30、你以为你是谁
31、给我一个支点
32、我凭什么
33、在那个份上
34、不服不行
35、心灵的理由
36、太奢侈了
37、你胜利了
38、游戏规则
39、绝对命令
40、一种说法
41、还是要依靠组织
42、天下千秋
43、面子问题
44、角色的预设
45、人吃动物
46、你对谁负责
47、底牌的揭开
第三篇
48、一个黑洞
49、人就是这一辈子
50、觉醒的悲哀
51、虚幻的枪
52、世纪末景象
53、弯曲的空间
54、一个入口
55、资源之源
56、大人物是讲人情的
57、妙不可言
58、也是讲功利的
59、说与被说
60、黑猫白猫
61、看清又如何
62、有悟性的人
63、人民公敌
64、不合逻辑
65、世界为谁设
66、鬼迷心窍
67、太极阴阳
68、纲举目张
69、男人与女人
70、心照不宣
71、巅峰体验
72、导师与殉道者
73、粉红的传说
74、孔子死了
第四篇
75、青萍之末
76、口口声声
77、一种现象
78、人的问题
79、谁不可替代
80、人性的极限
81、世界凭良心吧
82、人在江湖
83、忍不住心动
84、乱了章法
85、谁都有点事要办
86、没这个道理
87、灰色地带
88、势与局
89、什么都有
90、上帝的程序
91、天衣无缝
92、真真假假
93、清官意识
94、悬浮一族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7)
​​“我一辈子的经验就是不要做瞎子,要把事情看清楚,也不能做聋子,该听到的信息要听到,但千万不要张口说什么。”​​
——池大为对职场生存法则的总结,揭示沉默是金的重要性
​​“你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守着几条原则以为那是真的;殊不知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
——批判理想主义在现实中的脆弱性
​​“尊严不能建筑在空洞的骄傲之上。”​​
——池大为在权力游戏中对尊严本质的反思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天地不限人,人自限于天地。”​​
——道出自我设限是悲剧的根源
​​“原则是装饰,是说法;利害才是真的,几千年来不会因谁改变。”​​
——揭露社会规则的本质
​​“圈子里的友谊是精心计算的结果,一旦不在其位,友谊即终结。”​​
——讽刺官场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愿为选择付出多少代价。”​​
——池大为在命运转折点的顿悟
​​“当虚伪成为规则,人就不再有虚伪感,不过是按规则办事。”​​
——批判体制对人性的异化
​​“烧掉父亲的素描时,我忽然明白:尊严不过是成功者的遮羞布。”​​
——小说结尾的震撼场景,象征理想主义的彻底消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