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五号屠场》书籍简介​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五号屠场》《猫的摇篮》等。其作品以荒诞叙事和反战思想著称,被誉为“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

​故事梗概​:
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在二战中作为美军战俘被关押于德累斯顿地下屠宰场,亲历1945年盟军大轰炸的惨烈。战后,他因战争创伤精神失常,在时间旅行与外星人绑架的幻觉中穿梭,最终以“时间痉挛症患者”的身份,用非线性叙事揭露战争的荒诞与死亡的永恒性。小说融合科幻、战争回忆与哲学思辨,提出“所有时间同时存在”的颠覆性时空观

​主题与风格​:

​反战内核​:通过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细节(死亡人数超13万)
,批判战争对文明的摧毁,追问“正义屠杀”的虚伪性。
​黑色幽默​:以荒诞情节(如比利被外星人制成“动物园展品”)消解战争的恐怖,实则暗含对人类命运的悲悯

​时空哲学​:借特拉法玛多星人的四维视角,探讨自由意志的虚妄与生命的循环本质,提出“死亡只是暂时性消失”的震撼命题

​文学地位​:

被《时代》周刊列为“100本永恒经典”,村上春树、格雷厄姆·格林等作家盛赞其“用笑声对抗荒诞”的勇气

1972年同名改编电影引发争议,成为越战时期反战运动的标志性文本

​​《五号屠场》书籍简介​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五号屠场》《猫的摇篮》等。其作品以荒诞叙事和反战思想著称,被誉为“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 。 ​故事梗概​: 主人公比利·皮尔格里姆在二战中作为美军战俘被关押于德...(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 20世纪美国极具影响力的黑色幽默文学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推崇他为“美国当代zui有才能的作家”。在196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冯内古特的小说几乎人手一册,他被称为“几代美国青年的偶像”。 冯内古特擅长以黑色幽默描绘时代的荒谬。当暴力、愚蠢、敌视、仇恨泛滥成灾,绝望的人们遭受无法愈合的创伤。在笑声下,是冯内古特对全人类深切的关爱和疗愈。 他的许多文学创作与其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 1945年,年仅23岁的冯内古特遭德军俘虏,被囚禁在德累斯顿战俘营。英美联军发动大轰炸时,冯内古特身处屠场的地下室内。整座城市在炮火中烧成废墟,他是幸存的7名美军战俘之一。 战争在冯内古特心底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我目睹过德累斯顿的毁灭……我的反应之一当然是笑。上帝知道,这是灵魂在寻找宽慰。”25年后,讲述此事的《五号屠场》终于出版。时值越战,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多次遭禁。冯内古特由此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反战的代言人,这部小说也被誉为“结束了越南战争的杰作”。 译者简介: 虞建华,上海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译有冯内古特代表作《五号屠场》《时震》《回首大决战》等。


经典金句(30)
​“过去、现在、将来——所有的时间一直存在,且永远存在下去。”​​
——特拉法玛多星人的时空观,颠覆线性时间认知,暗示生命在多重宇宙中的永恒性
​​“在五号屠场,生与死没有区别,唯有力量才能让我们存活下去。”​​
——揭示战争的本质是暴力循环,批判人类对权力的盲目崇拜
​​“我目睹过德累斯顿的毁灭……我的反应之一当然是笑。上帝知道,这是灵魂在寻找宽慰。”​​
——作者亲身经历的写照,以荒诞笑声消解创伤,展现黑色幽默的深层力量
​​“残忍和正义并存,我只是选择了它们中的一种。”​​
——外星人角色对人类战争的讽刺,暗示道德评判的相对性
​​“没有仁慈,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毁灭。”​​
——直指战争的残酷本质,呼应德累斯顿轰炸中平民的集体悲剧
​​“事情就是这样。”​​(So it goes.)
——小说核心重复句式,以冷漠口吻消解死亡的沉重,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接受
​​“当一个人死了,他只不过看上去似乎死了。他依然活蹦乱跳地生活在过去。”​​
——特拉法玛多哲学,消解死亡的恐惧,强调生命的延续性
​​“我写了《五号屠场》,从每个死人身上赚了3美元。”​​
——冯内古特自嘲式回应争议,揭示创作是对战争暴力的文学控诉
​​“战争不可避免,阻挡战争就像阻挡冰川。”​​
——映射作者对人类暴力本性的悲观态度
​​“事情就是这样。事情就是这样。”​​(重复强化)
——贯穿全书的荒诞回声,象征战争逻辑的不可理喻与人类的无力反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