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地下室手记》书籍简介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4年,被公认为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也是现代心理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主人公“地下室人”是一位40岁的退休公务员,性格孤僻自卑,长期蜗居于彼得堡的破旧地下室。全书分为两部分:

​哲学独白​:地下室人以意识流手法,围绕自由意志、非理性、历史规律等命题展开激烈自辩,批判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提出“意识即痛苦”的著名论断

​往事追忆​:通过三段核心事件——与军官的街头冲突、同学聚会的屈辱经历、对妓女丽莎的虚伪“救赎”——具象化其精神困境,揭示自卑与自傲交织的矛盾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地下室人”这一形象,预言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论”,其非理性思辨与存在主义命题深刻影响了20世纪文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称其为“陀氏思想的钥匙”,豆瓣评分长期稳居9.4分

《地下室手记》书籍简介 《地下室手记》是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4年,被公认为其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也是现代心理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主人公“地下室人”是一位40岁的退休公务员,性格孤僻自卑,长期蜗居于彼得堡的破旧地下室。全书分为两部分: ​哲学独白...(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 俄国作家,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 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绘 作品翻译超过170 种语言 其文学风格对 20 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了卡夫卡、加缪、福克纳等作家 代表作有《穷人》《白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曾思艺 1962年生于湖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翻译家,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抒情诗选》《尼基塔的童年》 《自然·爱情·人生·艺术--费特抒情诗选》等

目录
1 第一章 地下室
57 第二章 湿雪纷飞
185 译后记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1)
​​“我是个病人……我是个凶狠的人。我是个不招人喜欢的人。”​​
——开篇自白,奠定病态自省的叙事基调,展现自我厌恶与表演欲的撕裂
​​“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
——全书核心命题,直指理性对人性复杂性的消解,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先声
​​“人是一个秘密,应当去猜测它,而不是去解剖它。”​​
——批判科学理性对灵魂的物化,强调共情与神秘感的价值
​​“我需要苦难,需要痛苦,需要屈辱——它们能证明我是活着的。”​​
——揭示主人公以自虐确认存在的精神逻辑,呼应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
​​“你们以为我虚荣?不,我憎恨虚荣!可若没有虚荣,我连憎恨的力气都没有。”​​
——展现自卑者扭曲的自我防御机制,剖析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
​​“美会拯救世界。”​​
——与《卡拉马佐夫兄弟》形成互文,暗示救赎只能来自对人性残缺的悲悯
​​“我宁愿在清醒的痛苦中腐烂,也不愿在幸福的麻木中永生。”​​
——对理性乌托邦的终极嘲讽,定义陀氏式“崇高的苦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