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月亮与六便士》书籍简介​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于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2019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再版(ISBN 9787205094724)。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讲述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中年时抛妻弃子,辗转巴黎、塔希提岛追寻绘画理想的故事。作品通过极端的人物选择,探讨艺术追求与世俗生存的永恒矛盾,被誉为“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图腾”和“现代文学中最具争议的寓言”

​核心内容与主题​
​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拥有优渥的中产生活,却在40岁时突然抛弃家庭,以近乎癫狂的状态投身艺术。他穷困潦倒、身患重病,最终在塔希提岛与土著女子爱塔结婚,并在麻风病晚期完成巨型壁画。临终前,他命令妻子焚毁所有作品,完成对艺术纯粹性的终极诠释

​现代文明的批判​
毛姆通过斯特里克兰德对中产价值观的彻底否定,揭露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月亮”象征超越性的精神自由,“六便士”则隐喻物质枷锁与世俗成功,形成强烈的哲学对立

​艺术本质的追问​
主人公以“我必须画画,我由不得自己”的执念,展现艺术创作超越道德评判的本能冲动。书中通过画家施特略夫的悲剧(被斯特里克兰德背叛却仍施以援手),探讨天才与疯癫、善与恶的复杂边界

《月亮与六便士》书籍简介​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于191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2019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再版(ISBN 9787205094724)。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讲述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在中年时...(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故事圣手”。 生于巴黎,十岁前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 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首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人生经历奇特,他做过助产,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他自称“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欢男人”。 在文学界,毛姆是一个优雅、老到、冷漠的人性观察者,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这也让毛姆成为二十世纪炙手可热的作家。 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晚年几乎获得了整个欧洲文学界的一切殊荣。91岁时,逝于法国。 经典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

目录
导读01
正文001
注释266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4)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开篇点题,揭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斯特里克兰德人生选择的终极注解,展现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性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对比世俗与理想的生存状态,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宣言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批判传统道德对情感的束缚,呼应斯特里克兰德对家庭责任的漠视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剖析人性的矛盾性,为斯特里克兰德的极端行为提供哲学辩护
​​“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有多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是在摆姿态,高贵中有多少出自卑鄙。”​​
——毛姆对人性复杂性的冷峻观察,贯穿全书叙事基调
​​“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
——讽刺世俗对艺术价值的功利化认知,强调纯粹理想的珍贵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以星辰隐喻理想,尘埃象征现实,构成全书核心意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