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2181序曲》书籍简介​
《2181序曲》是科幻作家顾适于2024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8篇作品,涵盖气候危机、人工智能伦理、冬眠技术、性别重构等议题。作为“后刘慈欣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本书以女性视角重构未来叙事,融合神话解构与科技哲思,探讨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书名“序曲”暗喻对未来的多重可能性探索,曾入围2024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并获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等荣誉

​核心内容与主题​
​气候灾难与城市重构​
《母舰来到大海中央》《择城》描绘气候剧变下的未来城市:人类建造海上漂浮城“东海城”,以树状结构应对洪灾;泽城居民依赖AI导航系统“大禹”逃生,却引发算法伦理争议。两篇作品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东方神话为隐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对抗关系

​冬眠技术与时间政治​
《〈2181序曲〉再版导言》构建冬眠普及的社会图景:16位女性角色面临冬眠者的经济权、婚姻存续权争议,以及“剩人”(无法冬眠者)的生存挤压。故事探讨时间成为阶级工具的可能性,如“冬眠者抛下历史责任,剩人背负现实重负”

​性别流动与神话颠覆​
《弑神记》打破传统性别设定:天帝羲和与狐妖九尾不断转换性别,相爱相杀中重构权力关系。小说借上古神话追问“人类如何从神手中夺取世界”,最终以混沌吞噬一切的寓言,暗示技术失控与文明轮回的必然性

​AI觉醒与人性异化​
《魔镜算法》揭露微表情分析APP对人际关系的侵蚀,人类沉迷于算法操控的“完美社交”;《回收智能》中失业工程师猎杀被遗弃的AI机器人,映射技术资本对劳动者的双重剥削

​文学特色​
​嵌套叙事与文本互文​:如《弑神记》中穿插《神话考》论文,虚构与现实交织;《虚构之地》以“火星频道”观察人类,形成元小说结构

​气候科幻与城市诗学​:顾适以城市规划师的专业背景,设计“完整建筑”“气囊裙汽车”等硬核科幻设定,赋予末日图景精密的技术逻辑

​女性主义科幻范式​:突破传统“男性拯救世界”叙事,塑造工程师、单亲母亲、反叛神明等多元女性角色,强调“柔韧的抗争”而非暴力征服

《2181序曲》书籍简介​ 《2181序曲》是科幻作家顾适于2024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8篇作品,涵盖气候危机、人工智能伦理、冬眠技术、性别重构等议题。作为“后刘慈欣时代”的代表性作品,本书以女性视角重构未来叙事,融合神话解构与科技哲思,探讨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书名“序曲”...(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顾适:科幻作家,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1年起在《科幻世界》《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杂志上发表科幻小说30余万字,已出版个人合集《莫比乌斯时空》。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科幻星球奖文学奖、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等重要科幻奖项,作品《<2181序曲>再版导言》入围2024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2024 Hugo Award Best Novelette Finalist)。多篇作品被译为英、意、德、西、日、韩、俄等多种语言。

目录
母舰来到大海中央 1
择 城 11
魔镜算法 43
回收智能 69
误入骑途 83
《2181 序曲》再版导言 95
弑神记 121
虚构之地 223
后 记 259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4)
“反抗死亡是出厂配置的能源装置,身体总顽强地死不掉。”​​
——《弑神记》中混沌的独白,隐喻生命本能与技术宿命的对抗
​​“我们坚守在属于人类的残破战壕里,并会一直坚守下去。”​​
——《〈2181序曲〉再版导言》结尾,点明人类面对技术异化的精神姿态
​​“当墓地成为奢侈品,死无葬身之地反成平等的乌托邦。”​​
——冬眠时代底层民众的控诉,批判资本对生命权的垄断
​​“你以为算法能预测人心?它连自己为何存在都答不上来。”​​
——《魔镜算法》中程序员的觉醒,揭露人工智能的认知局限
​​“天帝爱上的从来不是狐妖,而是敢于撕碎性别枷锁的镜像。”​​
——《弑神记》对性别流动性的哲学诠释,打破二元对立
​​“洪灾不是末日,而是人类重新定义家园的契机。”​​
——《择城》主角涂山娇的宣言,呼应气候危机下的生存智慧
​​“冬眠是时间的作弊码,但作弊者终将被新世界除名。”​​
——《〈2181序曲〉再版导言》对技术特权的讽刺
​​“我们创造AI不是为取代自己,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
——《回收智能》中工程师的临终忏悔,直指技术狂妄的根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