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布鲁克林》书籍简介​
​作者​: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爱尔兰当代作家,代表作《大师》《黑水灯塔船》)
​出版信息​:

​原版​:2009年由Scribner出版社出版,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获2009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中文版​: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柏栎译本,定价24元,页数249页

​题材​:移民文学、女性成长、身份认同
​核心内容​
​故事主线​:
​爱尔兰少女的出走​:1950年代,爱尔兰小镇恩尼斯科西的艾丽丝·莱西因经济困顿,接受赴美工作机会,独自前往布鲁克林谋生。
​异乡生存​:从百货商店店员到夜校学生,艾丽丝在孤独与歧视中逐渐扎根,却因家乡母亲病危被迫返乡,面临“留下”与“回归”的撕裂

​命运抉择​:最终选择与意大利青年托尼结婚,重返布鲁克林建立新生活,完成从迷茫少女到独立女性的蜕变。
​主题探索​:
​漂泊与归属​:通过艾丽丝的移民经历,探讨“何处是家”的永恒命题,揭示移民群体在异乡的疏离感与重建身份的挣扎

​女性觉醒​:艾丽丝从依赖兄长到自主谋生,展现20世纪中叶女性突破传统角色的历程。
​时代缩影​:以布鲁克林爱尔兰移民社区为背景,映射战后欧洲经济凋敝与美国的多元文化碰撞。
​叙事特色​:
​克制的情感表达​:托宾以冷静笔触描写艾丽丝的孤独与思乡,如“她数着火车经过的隧道,黑暗像一块裹尸布”

​双城对照​:交替呈现爱尔兰小镇的压抑与布鲁克林的喧嚣,强化移民的割裂体验。

《布鲁克林》书籍简介​ ​作者​:科尔姆·托宾(Colm Tóibín,爱尔兰当代作家,代表作《大师》《黑水灯塔船》) ​出版信息​: ​原版​:2009年由Scribner出版社出版,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获2009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 ​中文版​: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柏栎译本,定价24元...(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九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多部戏剧、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都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名门》(2017)是他最新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目前,托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Irene and Sidney B. Silverman 人文讲席教授,自2017年起也担任曼彻斯特大学校监。他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


经典金句(24)
​“我多希望自己能停止想念爱尔兰的自己。”​​
——艾丽丝初到布鲁克林时,道出身份认同的迷茫
​​“家就是家,无论你走多远。”​​
——母亲罗丝临终遗言,揭示移民心中永恒的乡愁
​​“你会思念到想死,但除了忍受别无选择——可你终将活下来。”​​
——房东太太劝慰艾丽丝,展现移民生存的残酷与坚韧
​​“我以为自己会是个老姑娘才来布鲁克林,可我连自己错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艾丽丝对命运转折的恍惚,暗含成长阵痛
​​“托尼私生子出生那天,艾丽丝知道自己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续作《长岛》开篇,暗示中年危机的到来
​​“布鲁克林的英语带着奇怪的节奏,像铁轨上的震动。”​​
——刻画移民语言适应的细节,强化文化冲突
​​“她学会在陌生人的注视下微笑,笑容里藏着一把未出鞘的刀。”​​
——艾丽丝职场生存的隐喻,展现女性独立背后的代价
​​“火车穿过隧道时,黑暗像一块裹尸布。”​​
——艾丽丝归乡途中的心理写照,象征希望与绝望交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