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爱尔兰] 露西·考德威尔(Lucy Caldwell),爱尔兰作家,1981年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其作品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和城市叙事著称,曾获BBC英国短篇小说奖、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等

​出版信息​:2025年1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收录十一篇短篇小说,首篇同名小说《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为全书高潮

​题材​:女性成长主题短篇小说集,聚焦贝尔法斯特与伦敦两座城市,以青春期少女的视角探讨家庭、性别、种族等议题

​2. 核心内容​
​主线故事​: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单亲母亲在女儿意外去世后,通过反复聆听女儿生前推荐的混乱交响乐唱片,试图在噪音中寻找生命的联结与意义

​​《不可磨灭》​​:失去女儿的母亲在破碎中重构生存意志,最终从音乐与记忆中汲取力量

​​《毒药》​​:少女因家庭压抑与性别歧视,通过极端行为反抗父权束缚

​​《穿越衣柜》​​:同性恋人因身份暴露被迫分离,多年后见证贝尔法斯特婚姻平权游行的救赎

​主题思想​:

​成长的混沌性​:通过少女视角展现青春期对自我认同的迷茫(如《十三岁》中家庭窒息感)。
​创伤与治愈​:死亡、歧视、离别等事件如何塑造个体的生存韧性(如《追逐》《塞浦路斯大道》)。
​城市隐喻​:贝尔法斯特的动荡历史与伦敦的疏离感,映射女性在空间中的身份困境

​叙事特色​:

​平静的暴烈​:用克制语言包裹激烈情感(如《不可磨灭》中母亲反复聆听噪音的执念)。
​碎片化结构​:故事如民谣般串联,形成对“存在意义”的多声部追问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书籍简介 ​1. 基本信息​ ​作者​:[爱尔兰] 露西·考德威尔(Lucy Caldwell),爱尔兰作家,1981年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其作品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和城市叙事著称,曾获BBC英国短篇小说奖、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露西•考德威尔,爱尔兰作家。1981年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并创作多部舞台剧和广播剧。 她曾获得爱尔兰文学鲁尼奖、乔治•德文奖、迪伦•托马斯奖、苏珊•史密斯•布莱克本奖、爱尔兰作家与剧作家公会奖、英联邦作家奖等殊荣。2021年以短篇小说《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获得BBC英国短篇小说奖,她的另外三篇短篇小说也曾入围该奖。2022年,她获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E. M. 福斯特奖。20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这些日子》获2023年沃尔特•司各特历史小说奖。

目录
序 水的丰盛——露西•考德威尔德的小说 颜歌
阿里阿里哦
十三岁
毒药
逃生路线
杀戮时间
穿越衣柜
我们在这里了
追逐
不可磨灭
塞浦路斯大道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25)
经典台词摘录​
​​“我不相信有来世,就像牧师们描绘的那样。但我也并不认为生命会结束——哪怕结束,仍有东西留存,不能被摧毁或扑灭。”​​
——开篇点题,揭示“留在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本身的不可磨灭性
​​“当世界猝不及防地揭开面纱,我们将如何从成长中幸存?”​​
——全书核心诘问,直指青少年面对现实冲击时的生存挣扎
​​“没有青春的女人,是不值钱的。”​​
——《钥匙》中女性价值被物化的尖锐批判,呼应社会对女性年龄的苛责
​​“蛇会自己吃掉自己,这不是寓言,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隐喻偏见与歧视的自我吞噬性(如《穿越衣柜》中同性关系的崩塌)
​​“眼泪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灵魂最后的防空洞。”​​
——《不可磨灭》中母亲的悲痛独白,解构坚强叙事的人性真实
​​“我们都在用伤疤丈量世界的距离。”​​
——《追逐》中女性互助的暗语,展现创伤与联结的共生关系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真相藏在失败者的袜子里。”​​
——《塞浦路斯大道》对殖民记忆的颠覆性书写
​​“爱一个人,会想一口一口咬他,把对方吞进肚子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狠狠地啃肉嚼骨吮髓。”​​
——《毒药》中情欲与暴力的共生,挑战传统爱情叙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