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白井智之(1990年生),日本新锐推理作家,被誉为“鬼畜系特殊设定能手”,曾获第34届横沟正史推理暨恐怖大奖。
​​出版信息​​:201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发行,入选2019本格推理BEST10榜单。
​​核心主题​​:通过“死亡-复活”循环,探讨生死边界、人性异化与真相的不可靠性。
​​核心设定​​

​​孤岛密室​​:五位推理作家受邀前往孤岛“条岛”,登岛后发现主人失踪,仅留恐怖人偶,随后全员遭遇离奇死亡。
​​寄生虫复活​​:所有角色感染“奔拇族寄生虫”,死亡后一定时间内复活,但身体残缺(如断颈、内脏外露),形成“无人真正死亡”的诡谲局面。
​​多重伪解答​​:每位复活者基于有限视角提出一种推理,共五重解答,涵盖“假尸体伪装”“凶手自杀”“凶手早已死亡”等脑洞,最终真解答结合寄生虫特性与人性博弈。
​​叙事结构​​

​​罗生门式推理​​:通过六段不同视角的叙述(含编辑艾丽、教授女儿晴夏等支线),拼凑完整事件链,揭示“凶手即读者”。
​​时间诡计​​:死亡顺序与复活时间差构成核心谜题,如“牛男被钢钉刺穿头部后复活,却在次日目睹自己‘尸体’移动”。
​​艺术特色​​

​​猎奇与逻辑并存​​:血腥场景(如蜡油活埋、眼球爆裂)与精密推理交织,形成“重口美学”。
​​元小说实验​​:作者借角色之口讨论创作困境(如“凶手必须比读者更早意识到自己就是凶手”),打破第四面墙。
​​社会隐喻​​:映射日本社会对“异常者”的排斥(如主角冒名顶替父亲手稿成名,暗示学术腐败)。
​​影响与评价​​

被《本格推理杂志》评为“新本格推理的里程碑”,豆瓣阅读评分8.5,读者称其“用癫狂设定解构推理的严肃性”。
作者通过“死而复生”探讨“何为真实存在”,被评论家誉为“推理版的《苏菲的世界》”。

作者与创作背景​​ ​​作者​​:白井智之(1990年生),日本新锐推理作家,被誉为“鬼畜系特殊设定能手”,曾获第34届横沟正史推理暨恐怖大奖。 ​​出版信息​​:201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发行,入选2019本格推理BEST10榜单。 ​​核心主题​​:通过“死亡-复活”循环,探讨生...(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白井智之,日本推理小说作家,生于千叶县印西市,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法学院。因2014年发表的《人脸不宜食用》入围第34届横沟正史推理奖而出道。2015年发表的《东京结合人类》入围第6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16年发表的《晚安人面疮》入围第17届本格推理大奖。2023年凭借《名侦探的祭品:人民教会杀人事件》获得第23届本格推理大奖。

目录
发端
邀请
惨剧(一)
惨剧(二)
惨剧(三)
惨剧(四)
惨剧(五)
始末
(展开全部)

经典金句(16)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前提是,你愿意承认自己从未真正活着。”​​
——寄生虫设定揭示生死界限的模糊性。
​​“你以为凶手在杀人?不,他只是在清理那些‘不该被看见真相’的人。”​​
——编辑艾丽对凶手动机的剖析,暗示社会对异端的压迫。
​​“我的推理没有错,只是不够变态——凶手总是比侦探更擅长利用规则。”​​
——牛男自嘲其伪解答被推翻,点明本格推理的局限性。
​​“尸体不会说谎,但活人会。所以,我选择成为尸体。”​​
——角色通过假死隐藏身份,讽刺“生者即共犯”的荒诞。
​​“孤岛不是密室,而是放大镜——把每个人的阴暗面照得无所遁形。”​​
——四堂乌冬对人性异化的观察,呼应阿加莎式社会批判。
​​“当五具尸体中有一具是假的,真相就藏在‘谁在假装死亡’的谎言里。”​​
——真解答揭晓前,读者对“假尸体”设定的多重猜测。
​​“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所有人——因为我们都默许了这场屠杀。”​​
结局反转,揭示“集体沉默”才是真正的杀人凶器。
​​“写作是谋杀,阅读是共谋。而你我,都是这场游戏的玩家。”​​
——作者借角色之口,解构推理小说的伦理困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