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怎样做成大事:决定每个目命运的惊人因素》(How Big Things Get Done)
作者: 傅以斌(Bent Flyvbjerg):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重大项目管理教授,全球项目管理领域被引用量最高的学者之一,麦肯锡外部顾问,曾为多国政府及《财富》500强公司提供咨询。
丹·加德纳(Dan Gardner):《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负责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大众可读内容。
核心观点:
“大型项目铁律”:
基于对全球136个国家16,000个项目的分析,揭示大项目的普遍失败规律:
99.5%的项目在成本、时间或效益中至少一项失败;
仅0.5% 的项目同时在预算、时效和效益上成功。
失败主因:预算超支、时间超期、效益不足(如悉尼歌剧院超支14倍、工期延10年)。
成功项目的11个启发式原则:
慢思考,快行动:规划阶段深度思考,执行阶段迅速推进(如苹果iPod 11个月从概念到上市)。
模块化设计: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分解任务(如谷歌数据中心采用预制模块,工期缩短40%)。
避免“独特性偏见”:拒绝盲目创新,优先借鉴历史经验。
以终为始:明确核心目标再行动,避免“添油战术”。
其他原则包括:组建完美团队、雇用经验者、采用外部视角、管理风险意识等。
典型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皮克斯动画(迭代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模块化建造);
失败案例:奥运会筹备、核电站建设(高度耦合难以分解)。
影响力:本书获《金融时报》《经济学人》2023年度最佳图书,被樊登评价为“认知心理学与工程经验的完美结合”。
《怎样做成大事:决定每个目命运的惊人因素》(How Big Things Get Done) 作者: 傅以斌(Bent Flyvbjerg):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重大项目管理教授,全球项目管理领域被引用量最高的学者之一,麦肯锡外部顾问,曾为多国政府及《财富》500强公司提供咨询。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傅以斌(Bent Flyvbjerg)
世界知名大项目管理专家,牛津全球项目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和执行董事,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重大项目管理教授,牛津大学官网称他是在项目管理、项目规划等方面的被引用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学者。
开创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先河,在权力对理性的影响、乐观主义偏差、计划谬误和参考类别预测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傅以斌的参考类别预测法称为“通过改进方法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建议”。
拥有30年的政府和企业顾问经验,客户包括美国、英国和中国政府以及《财富》500强公司。他还是麦肯锡公司的外部顾问。
经典金句(20)
纠错 补充反馈
“成功的项目都是相似的,失败的项目各有各的失败。”
——揭示了大型项目成败的规律性。
“慢思考,快行动:在规划时深思熟虑,在执行时雷厉风行。”
——平衡战略与执行的核心原则。
“用好‘乐高积木’:模块化是应对复杂性的终极武器。”
——强调标准化与灵活性的结合。
“最大的风险是你自己:控制贪欲、傲慢与短视。”
——直指人性弱点对项目的威胁。
“项目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提醒管理者聚焦核心价值。
“经验是无价之宝,但往往被忽视。”
——倡导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复犯错。
“团队决定成败:把好想法交给平庸团队,结果必然平庸。”
——强调人才与协作的关键性。
“敢于说‘不’,聚焦关键:少即是多。”
——避免资源分散,专注核心目标。
“外部视角是破解乐观主义偏差的良药。”
——通过客观数据降低盲目自信。
“气候变化不是选项,而是责任:项目需兼顾社会效益。”
——体现现代管理的伦理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