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试探黑夜》是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的诗歌精选集,由《百年孤独》译者范晔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24年推出。全书以诗人的生命轨迹为暗线,收录其跨越半个世纪的代表作,展现20世纪西语诗歌的先锋性与哲思深度。赫尔曼的诗以冷冽的语言、复杂的意象和人道主义关怀著称,被誉为“用诗歌对抗黑暗的生存宣言”。
1. 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
动荡的一生:赫尔曼(1930-2014)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1岁开始写诗,一生历经犹太流散、左翼理想追求、军政府迫害与流亡,其子因参与反对独裁运动被秘密绑架杀害,成为他创作的核心创伤。
诗歌主题:聚焦痛苦、希望、尊严,拒绝浅薄的哀叹,通过“黑暗中的试探”揭示人性韧性。科塔萨尔称其诗“像手术刀剖开时代的病灶”。
2. 诗集结构与代表诗作
时间跨度:收录诗作横跨1949至2010年代,分为《小提琴及其他问题》《墓志铭》《创作者》等篇章,对应诗人从青年到暮年的思想蜕变。
核心意象:
动物与自然:如《动物》中“我和隐秘的动物共居”,隐喻人性中的原始冲动与自我撕裂;
日常与暴力:如《手》中“不要把手伸进水里,你会变成鱼游走”,以超现实场景映射政治压迫;
时间与记忆:如《最终》中“我们死也不是为了死,我们渴望又忍耐如动物”,直指生存的荒诞与坚韧。
3. 文学价值
西语诗坛地位:继博尔赫斯、聂鲁达后最重要的诗人之一,2007年获“塞万提斯奖”,作品被萨拉马戈、加莱亚诺等名家推崇。
翻译与传播:范晔的译本以“精准且富有诗意”著称,保留原作的音乐性与隐喻张力,如《墓志铭》中“我的心是一把小提琴”的凝练表达。
《试探黑夜》是阿根廷诗人胡安·赫尔曼的诗歌精选集,由《百年孤独》译者范晔翻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24年推出。全书以诗人的生命轨迹为暗线,收录其跨越半个世纪的代表作,展现20世纪西语诗歌的先锋性与哲思深度。赫尔曼的诗以冷冽的语言、复杂的意象和人道主义关怀著称,被誉为“用诗歌对抗黑暗...(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安·赫尔曼(Juan Gelman,1930—2014)
1930年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11岁开始写诗,一生共出版三十多部诗集,被公认为20世纪西语诗歌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其诗备受包括若泽·萨拉马戈、胡里奥·科塔萨尔、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内的一众名家推崇。2007年荣获西语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塞万提斯奖”。2014年,胡安·赫尔曼因病逝世于墨西哥,阿根廷政府宣布全国哀悼三日。
【译者简介】
范晔
七七年七月生,象寄门下临深履薄堂仓皇右使。猫科动物之友。任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语系,译有《百年孤独》《万火归一》《致未来的诗人》《未知大学》《三只忧伤的老虎》《不要问我时间如何流逝》等西语文学作品数种。
经典金句(14)
纠错 补充反馈
“如果痛苦好像一个国,那就像我的国。”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痛苦的深刻体验,将其比作一个国家,凸显了痛苦的深重与普遍性,也展现了诗人在痛苦中的坚韧与不屈。
“我是一棵怪物般的植物。我的根在数千公里之外,并没有枝茎连接,有两片海和一个大洋将我们分开。”
诗人以植物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因流亡而与故乡、亲人隔绝的孤独与痛苦,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我从来不是我的灰烬,我的诗行的主人,是幽暗的脸庞写下这些,仿佛射向死亡的子弹。”
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他认为诗歌是幽暗力量的产物,具有穿透死亡、触及灵魂的力量。
“他试探黑夜在一个没有未来的街角。从白色的月亮水,到古老的秘密,失去了读过和写过的一切。”
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绝望中试探黑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艰难与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渺茫希望。
“诗歌是把你咬出血的狗的遗忘,是虚假的美味,是E大调赋格,是永远不能说出的发明?”
诗人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探讨了诗歌的本质与功能,认为诗歌具有超越现实、触及灵魂的力量,是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表达。
“不是为了留在房里我们才建房子,不是为了留在爱里我们才去爱。”
这句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爱的理解。他认为生命与爱的意义不在于其形式,而在于其过程与体验,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生命与爱。
“当痛苦等同于虚空,将为不存在的爱情而疲惫,将在他的太阳穴盛开时间,仿佛被揉皱的玫瑰一朵。”
诗人以玫瑰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痛苦与虚空中对爱情的渴望与疲惫,表达了深切的孤独与无奈。